嚴格分車型 上海工商變相封殺C-NCAP廣告
>>相關評論:公眾需要沒有廣告目的的C-NCAP碰撞
再次經歷了媒體強烈的質疑后,C-NCAP面臨新的考驗,上海市工商局對利用C-NCAP做廣告的眾多汽車廠商提出警告,要求在媒體做廣告投放的汽車廠商只能對所做C-NCAP測試的具體車型進行宣傳,不能“以偏概全”。
這是C-NCAP被媒體質疑的眾多問題中,最受關注的一點。其實,C-NCAP開始運作之初,一些汽車廠商用其碰撞測試的“五星級”大肆渲染時,一些業內人士,包括媒體就對這種利用高配車型得出的高分數、“以偏概全”忽悠消費者的做法提出質疑,但這也正是C-NCAP能夠吸引廠商花錢測試的最大動力,可以說是C-NCAP贏利模式中最為關鍵的部分。這些C-NCAP與廠家都“心知肚明”,但卻一直這樣瞞天過海忽悠百姓。
上海工商局的一紙文書可能把C-NCAP這個看似完美的商業模式徹底打破。經過幾年的運作,C-NCAP不論程序是否合理,權威性到底有多高,在眾多汽車廠商的熱捧下,C-NCAP儼然已經成為國內公開檢驗汽車安全性的“權威”機構,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在媒體中大做廣告宣傳獲得C-NCAP“五星級”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廠家主動送檢,主動送檢的與C-NCAP市場抽檢最大的區別就是,廠家主動提出測試的需要廠家出錢買車碰撞。據說,每款車型一次測試需要的所有費用在百萬元左右。
除此之外,媒體也質疑還沒有公開碰撞前,一些主動送測的廠家已經提前透露,其產品將獲得C-NCAP“五星級”標準。出現這樣狀況的原因并不復雜,其實,只要廠家愿意,在C-NCAP公開測試前,廠家可以先用同一車型委托C-NCAP進行一次碰撞測試來摸底。前提是多交一次測試費用。
如此的商業模式與運作,C-NCAP基本成為了汽車廠家宣揚其安全性的一個“權威”噱頭,而喪失了作為第三方測試機構,給公眾提供權威安全性參考價值的功能。
汽車廠商對C-NCAP價格不菲的碰撞勢之若鶩,根本的原因就是要利用C-NCAP碰撞出一個車型的“五星級”,來宣揚其整個車型甚至整個品牌的“五星級”安全性。上海工商的規范一刀切斷了這種運作模式。如果每款車的每一個車型都進行一次碰撞:一是,估計沒有廠家愿意花如此高的價錢換這個“五星”的噱頭;二是,通過眾多高配置加分來得到“五星級”C-NCAP標準,恐怕讓很多低配置車型不愿看到自己的碰撞得分。
媒體、包括公眾質疑C-NCAP,并不意味著C-NCAP一無是處,事實上是,C-NCAP剛剛出現時大多的媒體對國內出現這樣的第三方測試機構叫好,國內汽車市場發展的今天,不論是對公眾,還是對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第三方權威的安全測試機構都有存在、壯大的必要,但公眾需要的決不是淪為廠家宣傳噱頭的C-NCAP。
相關新聞:
濫用星級并非本意 C-NCAP中心或起訴廠商
專家VS網友 C-NCAP該不該信?該不該要?
C-NCAP爆料 趙掌門“兼職”長豐獨立董事
經濟半小時:C-NCAP遭質疑 花錢就能買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