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轎車市場可以說是燦爛奪目,正如大家預期的,汽車市場仍舊保持增長,但是沒想到的是修飾“增長”換了個形容詞,從去年的“井噴”變成今年的“穩定”。一詞之差,變成了滿天的血淚在飛,說不清是
廠商的還是
經銷商的。
對于市場的反映預期不足,年初的肆意擴張到現在變成了沉重的包袱,產品的嚴重積壓導致了整個物流和資金鏈的滯塞。“該怎么辦?這樣下去會死人的”這應該是諸多廠商心頭最想說的一句話。
隨之而來的,降價,再降價,因為降價所以降價,但是這個好用的工具現在不靈驗了;促銷,再促銷,不行,經銷商你給我吞下去,結果出現了“日銷30000臺汽車”的鬧劇。各大經銷商不得已承接廠商的一部分損失,各個倉庫里面壓滿了汽車。有個汽車經銷商表示:“現在想逃離這個惡夢都不行,投資1千萬的店,現在300萬轉手,沒人敢接。”
窮則變,變則通。
建議汽車廠商關注一下中國的農用車市場,適當轉變一些產能去生產農用車,這并不是一個很惡意的玩笑,倒是一條比較合適轉型之路,農用車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新汽車產業政策序言就寫明:“推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全滿足消費者對汽車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其中農業人口占2/3,有8億多。隨著中央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政策不斷落實,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對
現代化工具--農用汽車的需求也不斷擴大,這個巨大需求不解決,我們就無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現在國際汽車巨頭們都把目光集中在轎車,商務車,但是對于農用車這個非常有中國特色的消費者廣大需求并不是很在意,也沒有一個很大資金投入!在這個市場區間,競爭力度相當小,成長的土壤非常肥沃!正如當年
豐田汽車以
小型車成功切入美國市場,現在的中國農用車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50年來,一直把農用車打入另冊,沒有給他們創造好的發展環境,使他們長時間在較低水平發展。但即使這樣,我國的農用汽車通過自身發展,已達到年產約300萬輛的水平。汽車工業不能再無視農用汽車的存在和發展,無視農村對農用汽車的巨大需求,為此,政府相關部門正在考慮將農用汽車納入汽車產業范圍,盡快建立一整套開發、生產、營銷等適合農用汽車發展的體系。
當然生產農用車有一些必須必備的基礎:
1.保證安全性、可靠性,并要柴油化;
2.價格要低廉(3~6萬元/輛);
3.客貨兩用;
4.易于維修
政府也相應的應該放寬一些限制:
1、排放方面的限制
2、燃油方面的限制
3、稅費上的支持
我國的農用汽車市場將是世界上最廣闊的汽車市場,我國汽車工業最迫切的歷史任務,就是要滿足9億農民的需要,培育發展這個廣闊的市場,為我國農村、農民實現小康做出貢獻。
2005年的汽車市場是不安靜的一年,重組和調整肯定不是新鮮事情。誰的眼淚不會再飛?就要看誰學習的能力和適應市場能力更強些!
PCauto原創文章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僅在提供更多資訊供讀者參考,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