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自國內車市經歷了“黑色5月”和“更黑的6月”后,之前大小廠商的恐慌式降價似乎依然難以將市場帶出低谷。此時廠商們突然改變降價策略,紛紛高喊“決不降價”!還記得當年中國的彩電、空調、鋼鐵等行業也曾出現過“價格聯盟”的現象,結果都一一崩潰。
說到底這種“價格聯盟”不過是部分廠家掩蓋自身暴利的“保護傘”,終究逃不過消費者的法眼!做人還需厚道,要想車市走出低谷,就要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趕緊將車價做到真正與國際接軌。靠一些糊弄消費者的小伎倆叫賣,結果只會砸了自家的飯碗。
PCauto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歷史的車輪滾滾,不覺已是新世紀的第四年了,而且這一年到目前為止業已過半,是時候該打個小結了;看世界格局風云變幻,道國內經濟天舒云卷,在此,我們要來談談汽車行業:在全球汽車市場一片頹廢低迷之中,展現的卻是一枝獨秀的中國汽車市場,盡管它不象前兩年那樣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了,但相對于慘淡的國際車市來說,還是很有亮色的,然而,事物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中國車市也不例外,在車市的一片稀里嘩啦的“降價”之聲中,一些不和諧的雜音時有耳聞,所謂的汽車“價格聯盟”就是其中最自不量力的一種。
什么是“價格聯盟”,其特點如何?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從經濟學上分析,“價格聯盟”實質上就是卡特爾的一種表現形式。卡特爾行為是指法律上相互獨立的企業為了共同的目的,相互達成有關排除或限制市場競爭的協議;這種協議不僅包括企業間的合同、企業集團的決議,而且還包括企業間限制競爭的協調性行為方式,即雖然沒有明確訂立協議,但出于限制競爭的目的,彼此心照不宣地協調其市場行為。總之,價格聯盟就是出于某種共同的利益勾結在一起,以圖通過其所占據的優勢地位維持高額利潤,但是,這種聯盟的結構非常松散,可謂“烏合之眾”,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往往即宣告土崩瓦解;過去,曾經有過鋼鐵價格聯盟、彩電價格聯盟、空調價格聯盟、水泥價格聯盟、其后又有電腦價格聯盟,近一些的還有券商們的傭金價格聯盟等等,但就我所知,價格聯盟在中國好像還沒有一粒成功的先例!全部是曇花一現后即以失敗告終,徒增笑料爾,螞蟻絆倒大象的故事只能在童話中見到罷。
價格聯盟的特征有如下五項:一、它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營者自愿采取的聯合行動;二、聯合行動是通過合同、協議或其他方式進行的;三、它是處于同一經營層次或環節上的競爭者之間的聯合行動;四、協議的內容是固定價格或限定價格;五、其共同目的是通過限制競爭以獲取高額利潤。
所產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價格聯盟往往產生在相對壟斷的行業,少數幾個寡頭利用其優勢地位維持壟斷高價,從消費者身上攫取超額利潤;但是,價格聯盟在競爭比較充分的行業也會產生,而且這些行業往往原來即具有壟斷性,由于某種原因這種壟斷優勢被打破,拆分出來的企業或新生企業為了擴大和占有市場份額就開展了殘酷的價格戰,曠日持久的價格帶來的最終結果可能是整個行業沒有合理的利潤空間來保護后續產品的開發,這將直接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意識到這一點后,對頭們在拼得你死我活后又坐到了一起,商量如何保持利潤最低限,這樣也就形成了價格聯盟,它在短期內可能使其成員獲利;第二、法律不完善和缺乏威懾力,搞價格聯盟的企業,說白了就是害怕競爭,限制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變相的壟斷,我國對此的處罰依據還不充分,處罰力度還不夠,這也從客觀上助長了價格聯盟的產生。
本文僅在提供更多資訊供讀者參考,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