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初裁失利 中外零部件貿易爭端白熱化
2008-02-22 08:38:12
來源:
其他
作者:jijinlong
手機看
在本頁瀏覽全文>>(共計2頁)
堯秋根說,2005年海關總署和發改委牽頭制定這個政策有三個意圖:打擊變相避稅;促進本國零部件產業發展以及促成國外更多零部件企業來華設廠。從目前的情況看,確實有很多零部件巨頭來華投資設廠,本土的零部件企業在大環境的帶動下,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已成為整車企業的最重要配套來源,在管理辦法調整后,整車企業并不會舍棄這些配套商。而關稅方面,雖然會有所減少,但也微不足道。
“即使調整了關稅,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減少貿易順差,對在鞋和紡織品等其他方面與歐美談判更有利。”林木紅表示。
■鏈接
中外爭端的焦點在于進口零部件稅收政策,主要是2005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該辦法中有一項構成整車的標準已推遲到2008年7月后實施,即“進口零部件的價格總和達到該車型整車總價格的60%及以上的”認定為整車,則需征收與整車相同的關稅(28%)。這一認定標準對豪華車企業影響最大。
相關新聞:
鍵盤也能翻頁,試試“← →”鍵
熱門搜索
熱門IT產品
最新車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