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價格的一降再降,在業內人士中也引發了一場爭論。有叫好的,有聲討的,有靜觀待變的……熱鬧程度一點也不亞于市場上的價格紛爭。
經濟型轎車降價不可避免 經濟型轎車應該說是這兩年最熱的車型之一,也是價格競爭最激烈的領域,目前頻繁大幅降價也主要集中在經濟型轎車市場。對于經濟型轎車如此激烈的競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經濟型轎車的價格決定了其配置不可能有太大的競爭力,而唯一可以用來競爭的就剩下價格了。但價格畢竟僅僅只是一種戰略,要進行競爭,首先要做好市場定位,滿足所面向消費層的需求。這就要求價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偏低,定價太高適應不了經濟水平,價格太低滿足不了心理需求和“面子需求”。
鄭州市北環路
一汽車
經銷商就認為,價格不是汽車業競爭的終極目的,汽車業競爭的最終重點會轉向服務,競爭核心依靠的是產品本身的質量和服務,而不是價格。當前汽車價格混亂是汽車在我國快速發展的產物,是一種不正,F象。而事實上,盲目的價格競爭有時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以不久前
中華車的降價為例,
中華本來是中高檔車的配置,價格卻定得過低,這就會讓一些注重“面子問題”的消費者放棄了對于這款車的選擇。
這位經銷商還指出,其實經濟型轎車市場的空間并沒有想像中那樣大,2003年轎車銷售量為200萬輛,120萬輛為私家用車,經濟型轎車大概也就有三四十萬輛,而在這個價格層面的就有二三十個品牌,競爭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