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我國已積累了大量的轎車消費動能。轎車消費動能的積累主要表現為家庭購車能力的迅速提高。由于經濟持續增長,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已有相當大數量的居民家庭具備了十萬元級的消費能力。據統計,九十年代初,我國城鎮約有一半的家庭已完成了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的萬元級消費。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增長了1.8倍,高收入家庭收入 是九十年代初的4倍以上,這些家庭已完全具備了住房和汽車等十萬元級的消費能力。根據國家信息中心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模型分析,2002年我國家庭年收入在三萬元以上的家庭數已超過了4000萬戶。根據國際市場發展規律,當價格與人均GDP之比下降到2-3的水平時,轎車將加速進入普及化階段。據此估計,我國已有許多大中型城市已達到或正快速移向這一水平,反映了我國轎車消費動能已積累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二是伴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轎車價格也不斷走低。國家信息中心研究結果表明,從2001年始到今年年中,國內市場轎車總體價格水平下降了約10%,其中,微型車價格下降幅度高達30%以上,中低級車下降了12%,中級車價格下降了約7%,中高級車下降了9%,只有高級車的價格基本保持不變。汽車價格的不斷走低,降低了轎車消費的門檻,具備轎車消費的群體快速增加。
三是國內轎車消費環境逐步改善。隨著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地位的確定,國家不斷實施一系列政策以不斷改善汽車消費環境,積極培育轎車消費市場,先后出臺汽車發展產業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費規定、放寬汽車消費信貸政策等多項政策。經過多年的培育,我國轎車消費環境已得到顯著改善,影響或抑制消費尤其是私人轎車消費的政策正逐步得到取消或調整。
四是我國經濟持續向好,居民消費信心增強。特別是加入WTO后,購車的各種風險及其他不確定因素得以消減,消費動能開始“井噴”式釋放是造成2002年高速增長的最主要原因。在多年擴大內需的政策引導下,我國始終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2年我國經濟終于結束了前幾年增長率下降的趨勢,經濟增長率開始回升,今年GDP增長率預計為8%,城鎮居民收入前10個月增長了17.5%,新的一輪經濟景氣正在形成。經濟形勢向好,居民消費信心逐步恢復,形成了轎車需求高速增長的現實市場基礎。
五是加入WTO的積極效應開始顯現。加入WTO一年后,人們對加入WTO的影響逐步清楚,一些因加入WTO所引起的購車風險等不確定因素得以消除,特別是由于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得力,進口車數量和價格并沒有象去年底人們想象的那樣沖擊市場。居民消費開始趨于理性,對國產車價格接受程度逐步提高。
六是轎車市場自身的發展變化成為銷售快速提高的內在動因。為迎接WTO的挑戰,各轎車生產廠商積極進行營銷體制改革,不斷增加品種投放數量,采用國際先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使得國產轎車的競爭力明顯提高,用戶的可選擇性增加。這些因素對激活市場、引導消費動能釋放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