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信息中心預計,2003年全國汽車需求量為38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20.6%。其中,國產轎車需求143.5萬輛,同比增長26.4%左右。進口汽車估計在17萬輛,其中進口轎車9萬輛左右。總體上明年國內轎車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2003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國內環境均將好于2002年,我國轎車市場具備了保持高速增長的經濟基礎。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析預測,全球經濟已經從2001年的不景氣的困境中走了出來,2003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將進一步提高,預計將從2002年的2.8%上升到2003年的3.7%。從國內看,在產業升級浪潮推動下,我國經濟將出現加速增長的勢頭,預計2003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將達到8%。經濟形勢的持續向好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居民的消費信心,加之車價的總體走低,這些都將對轎車市場擴張產生積極的影響。
2003年轎車消費環境將進一步好轉,消費動能釋放得以持續。轎車消費已經成為我國拉動消費的新的增長點,成為形成我國新一輪景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轎車市場的發展必將進一步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過去一些對轎車特別是家庭轎車消費進行限制或抑制作用的政策將逐步取消或有所松動,各地也不會出臺新的不利于汽車消費的政策。如果消費政策、燃油稅等有利于汽車特別是有利于私車消費的政策的及時出臺,將加快我國汽車消費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明年轎車消費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市場進入穩定快速增長時期。歷史數據分析表明,我國轎車市場需求增長波動性較大,每一個高速增長期后將會出現一個相對低迷的時期。多年來集團購車受控辦等政策性因素影響較大,這是造成以前我國轎車市場需求波動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幾年隨著我國體制的改革,國內轎車市場消費主體發生了很大變化,轎車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私人需求。今后,只要轎車使用環境不發生惡化,經濟增長平穩,全國轎車市場需求的波動性就相對較小。在私人需求已成為市場需求主體的條件下,明年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汽車市場消費環境決定了轎車市場需求仍將保持強勢。
新的一年新產品、新技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進口汽車和國產汽車在國內市場同一個平臺上平等競爭的局面正在形成。為應對加入WTO的影響,為在過渡期內能盡快擴大市場規模和提高國際競爭力,各汽車生產廠商都將加大新產品開發和投放力度,同時加強市場營銷手段創新以盡快與國際市場接軌,這也將進一步促進和激活國內汽車市場。
步入2003年,轎車價格總體走勢穩中有降,進口車數量可能會有較大增長,但仍不會對國內市場造成大的沖擊。隨著WTO過渡保護期的逐步縮短,國家將逐步放寬對進口車的調控力度,使企業適應國際競爭環境。明年國家在配額許可證管理等方面將可能比今年要寬松,這將會導致進口車數量的快速增加,進口車價格下降幅度也將大于今年。受此影響,國產車價格也將穩中有降。此外,由于生產規模的擴大,企業在零配件采購等方面的成本將會有所下降,再加之市場需求較旺,企業庫存水平較低,企業經營成本大幅度下降等因素,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備進一步降價以提高產品競爭力的能力。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