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如需轉載或者投稿,請致信:Jenny@pcauto.com.cn
編者按:前段時間流行的一句話是“你買車了嗎?”,而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是“你加到油了嗎?”!昨天在廣州市里面逛了一圈,看見所有的加油站要不就是排成長龍,人滿為患;要不就是關門大吉(沒油賣!),廣州的“油荒”真市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那油價步步攀升,作為消費者的您會怎么辦呢?
馬海燕
油品價格急劇上升,多少錢是您的承受底線?請點擊進入>>>發表您的看法,屆時有論壇積分傾情奉獻,謝謝!
關于小排量車的爭論已經是耳熟能詳的了,基本結果是:國家提倡、百姓支持但因地方反對而流于形式。而且,這樣的做法不但未見減少反而是越來越多,以北京為首的限"小"的城市甚至竟達84個之多!然而,最近油價的不斷沖高,加上溫總理也公開為小排量車鳴不平一事又讓人們看到了小排量車興旺發達的曙光。其實,小有小的精彩,小排量車是理應成為節約型社會的先鋒的!
先講點大道理:循環經濟、節約型產業、消費結構有力導向汽車行業
國家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等政策法規都明白無誤地表明了"國家引導和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引導汽車消費者購買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動力的汽車,加強環境保護"、"制定和實施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并實施車輛燃油稅等相關制度,促進汽車制造企業改進技術,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經濟性,引導消費者購買低油耗汽車"……對此,溫總理的話很有代表性:"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車使用和運營的規定"。
其實,建設循環經濟、節約型產業、消費結構已經將國家對于"節約"下的可持續發展的愿望表露無疑。如果上述政策真的能夠落實,就能夠減少因為汽車保有量日益增加而能效較低所帶來的能源浪費,同時亦有助于國內汽車企業引進真正的先進技術。而且在研究鼓勵發展節能車型、加快淘汰高油耗車輛的財政稅收政策,擇機實施燃油稅改革方案等利好面下,小排量汽車的市場地位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規定對于整個汽車產業的震動是巨大的,將很有可能引起汽車行業的深層變革。對于生產小排量車和那些已經致力于新技術、開發低能耗汽車的企業十分有利。
小有小的精彩,小排量車的實力就是省油!
盡管代表造車最高水平的歐洲遍地皆是小排量車,這些獨具特色的小車也與當地市政環境相得益彰,并且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小車才讓當地狹窄的街道不至于過度擁擠。可不知怎么回事,許多地方政府居然還是以影響城市形象、造成交通堵塞乃至小排量車技術水平差等站不住腳的理由無端加以限制。影響形象?QQ不是世界上最酷的小車么?造成堵塞?市政規劃不到位卻怪罪于小車,是否在推卸責任,其實車小占地也小,正好充分利用道路資源。技術水平差嗎?或許正是由于地方的限制,讓廠家不愿意為小排量車多投入而落后,這就成了惡性循環!但奔馳Smart的排量有低至0.6L的,可排量1.6L的某些大車也跑不過啊。再如兩車技術水平同級,很顯然排量小的要省油……舉個例子,以一輛1.0L的小排量車為例,百公里油耗5L,與排量1.8L的車相比,每百公里要省3升油以上,每月跑2000公里就節油60L以上,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銀啊!
我們的地方政府是否該反思?而某些企業是否該自責,是否有太強的逐利行為?"比如,日本主要以中高檔車在中國打天下,在自己國內卻放棄高耗油汽車,為低能耗的汽車提供減稅優惠。"有專家認為,用限"小"并不能根本解決擁堵問題,交通是否擁堵和道路設計有很大關系。我國的道路將行車道分成小客車道、大客車道,這種劃分是不科學的。比如奔馳在小客車道上慢悠悠地開,一樣會造成擁堵。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車道按照速度劃分,車輛按不同速度分道行駛。不管是奧迪還是奧拓,只要能夠達到規定的速度,都可以隨意行駛。現在北京機場高速路就是這樣劃分車道的,這是一個進步。
其實,各地之所以限小,無非因為小車便宜人們買得多,這樣可以從總量上控制汽車增長,減少交通設施建設慢帶來的壓力;可是,現在限了小了,交通問題也沒見真正解決,該堵的還是堵。為什么建光纜道路挖一次,埋電線道路又挖一次,甚至鋪設水管還要挖?還有,大排量的公車,慢悠悠的公交車乃至某些漂亮的"黑"車,沒事就往街上跑,這不堵才怪。解決城市交通時絕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方交管部門不能太過短視,要注意可持續發展。
總之,提倡節約就要讓小排量車打先鋒!
系列專題導讀:溫總理為小排量車鳴不平! 小排量的春天來了!
廣東社會寫真:加油,痛苦的加油!鏡頭直擊廣東的“油荒”時代
系列文章導讀:油價繼續高漲!養一部4-10萬元小排量車的費用
版權聲明:系太平洋汽車網評論團成員黃海獨家稿件。版權為太平洋汽車網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文章系作者本人觀點,與太平洋汽車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