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在提供更多資訊供讀者參考,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觀點
2003年的車市紛紛揚揚鬧了一年,有讓人又愛又恨的廣本飛度、有讓人驚喜不已的奇瑞QQ、還有讓人盼望已久的雪佛蘭Spark,但臨近春節(jié)風頭最勁的還是代表德國貴族汽車的——寶馬。
前天提起寶馬,人們會想到其貴族般的血統(tǒng)、華麗的外表、卓越的性能和品質(zhì)。
昨天提起寶馬,人們會想到華晨寶馬3、5系火爆的上市,國產(chǎn)寶馬引發(fā)豪華車市上的龍爭虎斗。
而今天提起寶馬,人們想到的卻是駭人聽聞的“哈爾濱寶馬撞人案”。
為何風光無限的寶馬一下子與“撞人案”牽上了關(guān)系呢?為何這樁“交通事故”居然引得網(wǎng)上議論紛紜,震動了媒體、震動了政府,最后還震動了整個社會?正如案中主角的丈夫關(guān)明波所說:“如果她(蘇秀文)開的不是寶馬,就不會引來這么多人了。”如此說來,豪華的高檔寶馬居然先成了“兇器”、再成了這次撞人案的“聚光鏡”。
寶馬是富有階層“貴族氣質(zhì)”的象征,也是窮人無法跨越的分水嶺。如果今天車型的主角換成奧迪或者奔馳的話,我想,大家對此事件關(guān)注的熱情還是一樣高漲,大家更多關(guān)注的是開此車的人,并不是車型本身。
說白了,寶馬本身是無罪的,而有錯的是開寶馬的人!但哈爾濱寶馬車肇事案令寶馬車型聲名大噪,頻頻出現(xiàn)在各媒體的頭版頭條,這也倒幫了寶馬省下不少廣告宣傳費。而收到的廣告效果也是寶馬始料不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