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次山是鳳凰衛視熱門欄目“新聞今日談”的“當家花旦”,一張嘴縱論天下大事,以閱歷豐富、見解獨到而著稱。“新聞今日談”的廣告詞就是他的一句話:這世界上有很多事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其實是相互關聯的(大意如此)。
這話聽著“俗”,但俗得有道理。上周財經界的一個熱點是柯達入股樂凱:10月22日,柯達公司宣布以約1億美元現金,另加其他資產,收購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份。
汽車和膠卷自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行業,但近期也上演著情節不同但意味相近的悲喜劇。寶馬與華晨同床異夢,在國產寶馬經銷主導權上暗暗較勁;奇瑞因QQ與SPARK的紛爭遭到零部件斷貨威脅;還有現代狀告奔馳在京合作項目。與膠卷相同,汽車業也是“洋進中退”,扛著“民族品牌”、“國產大旗”奮斗的中國企業正在逐步喪失自己的話語權。

這當然不是現在才出現的現象。從外資最早登陸中國開始,在對外開放的各個領域都或明或暗閃現,中方品牌命運多是不妙。比較典型的是早期的消費品,比如牙膏和洗衣粉。現在中華牙膏品牌依舊在,但在聯合利華手中經營幾年也看不見廣告,以至老東家上海牙膏廠恨得直跺腳。與其相似的還有熊貓洗衣粉,在寶潔的大品牌下不見天日,無奈花錢贖身。
樂凱膠卷不過是若干年前中華牙膏的翻版。對樂凱來說,合作是找死,不合作是等死,只不過死得快慢有差別。在柯達已經宣布放棄傳統膠卷業務,全面轉向數碼業務之后,入股樂凱給柯達帶來的是能在中國傳統膠卷市場再掙10年。10年之后傳統膠卷業務衰退了,樂凱還能不能活下去那就不言而喻了。
國產車的路會不會像牙膏、膠卷一樣越走越窄?在外資胡蘿卜加大棒手段一起上后,自有品牌能否奮發自強?我不樂觀。汽車是政府管制最嚴的一個領域,一旦放開也是最脆弱的,所以日產汽車老總高森敢放言,中方伙伴的作用“幾乎為零”。或許20年后我們還會有中華、奇瑞的品牌,但可能就像中華牙膏一樣,成了國外品牌家門口自生自滅的野花,中方伙伴則是受氣靠邊站的小媳婦。
[1][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