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轎車市場上,不管是什么級別的車型,都有幾個主流產品在左右著市場的走向。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同級別的車型乃至整個轎車市場帶來深遠的影響。比如中高級轎車凱美瑞的上市,就讓中高級轎車降聲一片;再比如北京現代上個月將其主打中級車型伊蘭特的市場價格大幅下調8000至10000元,則促使整個中級車市場甚至經濟型轎車市場的價格區間整體下移,中級車市幾乎所有車型都沒有逃脫降價的命運,那些本身銷售成績就不佳的車型更是雪上加霜,中級車市場新一輪的淘汰賽已經上演。
伊蘭特的降價,除了北京現代的成本控制以及國家消費稅下調這兩大原因外,以降價沖擊銷售淡季也是這次降價的一個原因。隨著伊蘭特的降價,中級車也進入了降價狂潮,但銷售“狂潮”似乎并沒有像想象中的一樣到來,大規模降價使得消費者更不敢輕易出手,因此許多人認為車市進入了低迷期。從目前情況來看,中級車市似乎正處于降價狂潮的末尾期,等降價狂潮趨于穩定,消費者就該考慮出手了。因此,雖然伊蘭特近期的銷量有所上升,但真正全面的上升期應該出現在中級車價格競爭相對穩定之后。
由于經濟型轎車本身的利潤已經很少,降價的空間自然也比較小,因此經濟型轎車市場相對平靜,并沒有過多牽扯到降價大潮中去。但7月份雅紳特宣布降價,這表明經濟型轎車開始卷入了降價風潮。經濟型轎車的降價風潮,正是無奈的被動之舉,因為此次降價后中級車型伊蘭特已經進入了10萬元的價格區間,在終端甚至到了9萬元的區間,這樣的價格顯然對經濟型轎車產生了巨大的壓力,經濟型轎車已毫無優勢可言。為了形成區隔,經濟型轎車只好以降價自保,而本次降價也使經濟型轎車真正回歸到了平民化的價位,消費者一直認為經濟型轎車并不便宜的看法也開始走向終結。
面對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爭取市場主動權,營銷戰略上先發制人要比被動跟隨好得多。與光明正大地調低市場指導價相比,遮遮掩掩地暗降和各種形式的促銷活動只能引來消費者對轎車價值更多的猜疑。有業內專家表示,車市的這輪降價已經接近尾聲。而各大汽車廠商對降價策略的運用也是大不一樣,有的企業是主動出擊,有的則是無奈跟隨;有的大張旗鼓,有的則暗度陳倉。作為市場調節的一種手段,只要降價不給整體汽車市場帶來負面影響,不導致惡性的價格戰,最后受益的總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