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這是一種對于目前中國老百姓來說最熱門的消費品,它和現在完全進入家庭的電視、冰箱一樣,也經歷了從進口到國產的過程。但中國的汽車卻又和這些白色家電的發展歷史略有不同,它不像現在已經國產的西門子、松下、NOKIA等依然保持著自己原有的產品標識特征,國家已經針對國產汽車有了嚴格的《汽車外部標識管理辦法》,中國造的汽車車屁股上必須要有中文標識了。
特地標注中文名稱給誰看?我想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給中國的消費者,讓他知道買的確實是國產汽車。但是,“中國制造”永遠是中國制造,并不會因為少寫了幾個中文字就會變成“美國制造”或者“歐洲制造”。
況且這些車的購買者大多數還是會從銷售手冊上清清楚楚地看到所購車型的產地和廠家是在中國,何必再多加一道無謂的宣傳標志。
也有人說,這樣做是保護我國自主品牌和引導自主開發的需要,還有人說這是加強合資企業中方話語權的措施。那么好,這另外一個目標就是生產廠家了,在目前汽車核心技術依然大部分掌握在國外汽車公司手中的情況下,多倆中文標識就能夠解決中方話語權偏弱,自主品牌開發不到位或者是產品開發需要遵從外方意見的情況嗎?我想幾個中文名稱并不能改變這樣的事實。
而且,現在沒有中文標志的也僅僅還有一汽奧迪、華晨寶馬、北京奔馳、南京菲亞特這幾個少數的廠家,著幾家的年銷量總和超不過15萬輛,而且貼中文標志非常簡單,多幾塊錢的成本,用不干膠貼在車后面,這就符合規定可以銷售了。但今后的4S店可能還會肩負著另外的責任,就是在人們買到車之后負責把中文標志去掉。所以我認為,“中國制造”對內加強宣傳還不如轉向國外,奇瑞不是在和美國某汽車公司搞大規模出口嗎?2007年的時候,25萬輛后屁股貼著中文標志的“奇瑞汽車”如果真能踏上美國的土地,我還真想為它叫一聲“好”。當然,還有吉利、長城汽車,不也在謀劃著進入東南亞和俄羅斯嗎,我倒希望他們的中文標志放在車頭而不是在車屁股上,字還要選用大號漢字,那時候我們會真正自豪。此外,本田汽車在中國廣州有自己的外銷工廠,所有的車輛都銷往歐洲,這些車輛的屁股上可沒有國產本田那樣的中文標志,如果要貼,最好它們也要貼上“本田中國”的漢字模樣,讓歐洲人也看看,這些是“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