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泄露天機 業內對企業銷量增長有這樣一種傳聞:“為了提高汽車的銷量,某個月汽車企業會強壓給經銷商超過實際銷售能力的汽車。強賣給經銷商多少汽車,由經銷商的實力而定,銷售汽車能力強的經銷商,壓的任務越多。由此,保證汽車企業每月的排名……”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前7個月,轎車產銷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增加的銷量是壓庫堆出來的。”某汽車品牌的經銷商在反復叮囑不要刊登公司和他本人名字的前提下,謹慎地說。他們公司這幾個月,汽車幾乎都壓在了手里。
“當然,企業也不能棄經銷商于不顧,所以有了經銷商的促銷行動。”這是傳言的后半句。“作為對經銷商的補償,在某一個時期內,企業會給經銷商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促銷中常有的送裝飾、送油票……”以前,經銷商的降價行為被認為是對汽車企業的不忠行為,現在,經銷商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是否要重新界定了。
經銷商并沒有給這個傳言一個肯定或否定的答復。經銷商僅表示,某段時間之內,企業會給經銷商一些降價的優惠幅度,比如,同意經銷商降5000元。“但是否降價,要根據經銷商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經銷商汽車賣得好,就不會讓利銷售,如果賣得不好,就會讓利。”但在企業通知的降價時期外,經銷商降價都是經銷商自己的行為。
8月20日,
北京某家汽車專賣店內,掛著某車型降價1萬多元的廣告,店內經銷商對一位顧客說:“除了廠家降價,我們店也對這款車降了幾千元。”
“一款車一次降2萬元,6、7月你們的汽車銷量一定提高很多。”
“這幾個月賣得都不好,沒有太大變化。” 失望的神色立刻毫無遮掩地呈現在經銷商的臉上。
近幾個月,汽車頻繁降價并沒有促使經銷商銷量大幅上升。那么,20萬輛的庫存量是否是經銷商的庫存?
轎車企業和經銷商最終也沒有明確說出,多出的20多萬輛庫存的去向。通過調查,記者直觀的感覺是轎車企業、經銷商都有瞞報的庫存量。轎車如此,其他的
乘用車呢?
商用車呢?中國汽車市場承受庫存量的上限到底是多少?如果庫存量不真實,那么汽車企業每年公布的利潤率真實嗎?
一連串的問題讓記者感到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