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業內人士認為,
經銷商在汽車銷售一線,他們對于市場的反應無疑是最敏感,也是最真實的,所以經銷商的降價肯定是不得已而為之,應該引起廠家的足夠重視。經銷商的頻頻降價雖然打亂了廠家的價格戰略,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混亂,但是經銷商的降價讓廠家認識到自己定價還與市場情況有一定距離,使他們必須考慮今后該如何出牌。還有經銷商認為,廠家公布降價信息后往往都很被動,所以在大范圍降價之前希望做些試探,而經銷商自行降價的行為客觀上是在為廠家先“放點水”。如果市場普遍能接受、銷量上來之后,廠家就承認并公開發布降價。這樣,經銷商的自行降價確實起到了影響廠家定價體系的作用。
廠家失去價格控制權 是當前市場情況下的必然
由于汽車廠家對各地區的“政績”考核一向和銷量緊密掛鉤,因此對于經銷商的自行降價,很多廠家都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然而,今年的銷售低迷使得經銷商間的價格“肉搏戰”空前慘烈,為了保護多數經銷商的利益,近日有消息稱,汽車廠家已開始制定規則嚴懲經銷商自行降價,力爭重新奪回價格控制權。
但是想奪回價格控制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廠家對價格的控制力勢必會減弱。
一位經銷商分析,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廠家對價格的控制力也會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而變化。市場銷售火暴的時候,廠家根本不用考慮加強價格控制力的問題,因為經銷商就算按照廠家所制定的價格去執行,也是銷售一片大好,犯不著和廠家過不去。但是市場低迷的時候就不一樣了,車賣的不好,廠家有時會顧及到很多問題而遲遲不降價,但是經銷商卻等不了,為了求生,只能降價。應該說,廠家對價格的控制力的強弱是與市場的好壞成正比的。因此,如今出現廠家價格控制力弱的情況也是必然。
市場不景氣,自行降價也是經銷商迫不得已的行為,這歸根結底是廠家向經銷商身上“壓貨”的現狀造成的。“現在大部分廠家都是給經銷商分配任務,不管你能不能賣出去,我先把車給你,這就造成了經銷商庫存壓力越來越重,從而只能自行降價甩賣。建議廠家學學
一汽豐田的做法,采用訂單制,經銷商訂多少廠家給多少,這樣就在客觀上緩解了經銷商的庫存壓力,解決了自行降價的問題。”一位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