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
皮卡市場可以說是亂花漸欲迷人眼。除了有
長城、
中興、
鄭州日產、
慶鈴、
江鈴等老牌皮卡企業坐鎮,更有
福田奧鈴等后起之秀奮起直追。而一年僅僅十多萬輛的市場容量便顯得“僧多粥少”。同時隨著一輪輪的價格大戰,皮卡市場的利潤已經越來越薄,加上大多數廠家都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皮卡已經成為汽車領域公認利潤率最低的車型。如何做大市場,已經成為擺在皮卡廠家面前的首要難題。
在這種情況下,開發產品多元化、發展低端
SUV來搶奪城市市場甚至大力開拓海外市場等成了皮卡市場近兩年來的發展趨勢。皮卡“搶市場”時代到來了。
搶占微面和輕卡市場皮卡產品多元化多極化
今年以來,各皮卡生產廠家使出渾身解數,把一款款外觀時尚、配置各異的皮卡產品推向了市場,讓消費者應接不暇。以往相差無幾的皮卡產品近一兩年來出現了很大的差異化。改變了過去一個企業只有單一車型標準型、豪華型的狀況,目前很多企業已擁有了幾大類型品種,呈現多元化多極化格局。特別是目前呈現出一種較明顯的趨勢是:國產中檔皮卡產品開始向高端、低端兩頭延伸,搶占微面和輕卡的市場。
目前國產皮卡市場按照產品的品牌、價格分為三個檔次:高檔皮卡,以
日產、
慶鈴、
雪佛蘭等為代表,這些皮卡價格都在10萬元以上。中檔皮卡以
長城、
中興、萬豐等品牌為代表,這些皮卡的價格都在6萬至8萬元之間,這類皮卡是市場的主力軍,約占整個皮卡市場70%至80%的份額。低檔皮卡指那些價格在4萬至5萬元的一些品牌。但這些品牌規模太小,產品與3萬元左右的微貨比起來并沒有很大優勢,所以很快銷聲匿跡。
但是現在以
長城、
中興為代表的中檔皮卡開始向下延伸產品線,搶奪微面市場。以長城皮卡為例,目前已經形成了
迪爾、
賽鈴兩大系列,在價格上,產品向下延伸到不足4萬元向上探至9萬元,覆蓋了不同層次,其不足4萬元的是長城迪爾
單排皮卡,主要以載貨為主,可乘坐2人,其特點是實用性強,亦轎亦卡,頗受運輸個體戶的喜歡,成為了貨運微面的強勁對手。
朝高端發展,柴油皮卡的方興未艾也是皮卡產品的一個趨勢。像長城新近推出的七八萬元的2.8升柴油皮卡等,目前具備柴油機皮卡的品牌主要有長城迪爾、
賽鈴、江鈴
寶典等,但在去年以來迅速增長的皮卡市場中柴油車已經占到35%以上,幾乎壟斷了皮卡的高端市場。柴油車使用起來成本低,動力好,也搶走了一部分輕卡的用戶。此外比較典型的是,像長城推出的
軸距、貨廂都加長的長廂皮卡,駕駛室為雙排座,載貨容量更大,典型的美國風格,幾乎將皮卡做成了輕卡的模樣。
攜手經濟型SUV瞄準轎車、高端SUV市場
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一大批經濟型SUV推向市場,目前已經有了
長城賽弗、
南京躍進、
上海萬豐、
雙環、
中興馳野、丹東
曙光、南海富迪、保定天馬等近20余個品牌,這些低價SUV絕大多數由
皮卡轉型而來,激活了一個龐大的經濟型SUV市場。
以2003年上半年為例,據統計,全國主要皮卡企業(含經濟型SUV)的銷量為88513輛,比去年同期增長74.5%。其中,皮卡企業推出的后廂敞開式皮卡銷售約5.3萬余輛,經濟型SUV約3.5萬輛。問世僅一年,經濟型SUV就占到了皮卡企業總銷量的41%,幾乎占到了皮卡市場的半壁江山。經濟型SUV作為皮卡產品繞開城市限行政策的產物,無意之間卻引導了人們一個新的需求領域。
經濟型SUV和皮卡一同做大了皮卡生產廠家的市場,SUV堂而皇之地進入城市,同時也搶奪了一部分轎車和高端SUV的市場。經濟型SUV城市不限行,座椅可拆卸、空間大、經濟性也好,是名副其實的城市多功能用車,對私人用戶來說,顯然低端SUV更加適用,這樣就分流了一部分轎車的用戶。而對許多年輕的SUV發燒友來說,經濟型SUV也顯然更符合這部分消費人群的經濟承受能力。
此外,國產皮卡也在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去年
中興汽車出口皮卡突破7000輛,成為名副其實的國產汽車出口第一品牌。國產皮卡出口的業績也令汽車界刮目相看,目前不僅出口數量大幅度增長,而且出口形式也逐步完善,已由單一的整車出口發展到CKD/SKD方式出口。
目前國內皮卡價格是國外品牌的50%~60%,綜合性價比遙遙領先,而發達國家的皮卡裝置優良、價位不菲,性價比不如國產皮卡。所以不少的皮卡廠家都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場,以
中興為例,已經計劃在未來兩年之內將產能的一半投向海外市場。與之相類似的還有
長城皮卡,也計劃將在未來數年之內大量出口中東、西亞等地。
國產皮卡國內市場今年預計將達到15萬輛的市場規模,市場容量遠遠小于生產廠家的設計能力,從轎車、SUV手中搶市場、從微面、輕卡手中搶市場,從海外搶市場,也成了國產皮卡業的發展方向。國產皮卡以“搶市場”代替“做市場”,也是在政策歧視和其他車型沖擊的夾縫中,能夠做出的惟一選擇。(華商網-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