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大汽車公司一直都在想盡各種辦法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取悅消費者。在這種種的努力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內飾質量的提升。
縫隙越小,消費者越滿意 GregBernas先生是一位汽車工程師,
豐田汽車的項目執行經理。他的專職工作是縮小汽車內飾與車體之間的縫隙,例如手套盒的門與儀表板之間的縫隙,或者是杯托的蓋子與中央儲物盒之間的縫隙等等。
如今,這些微小的細節已經成為汽車內飾質量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那些圍繞著汽車音響、空氣調節裝置以及門把手的縫隙越來越狹窄,也越來越成為汽車廠家用來號稱質量卓越的證明。
隨著不同品牌汽車的總體質量差距縮小,汽車內飾就成了競爭的新戰場。這場戰爭最終的目標是讓汽車內飾各部分之間充分吻合,達到零距離,Bernas說。
根據J.D.Power的報告,過去5年里,汽車內飾已經得到整體提升。購買新車后前三個月的問題報告下降了很多,這些問題包括令人煩擾的摩擦聲,或者并不很顯眼的地毯瑕疵等等。在1998年到2003年之間,美國汽車品牌的內飾質量提升得最快,100款車型的內飾問題從1998年的25.0%下降到去年的17.2%。歐洲汽車公司,同樣的指標是從30.6%下降到23.5%。
豐田和它的
豪華車品牌
凌志一直是內飾領域的領跑者。在J.D.Power內飾質量報告中,
凌志在過去6年中四次排名第一。在剛剛結束的芝加哥車展上,
豐田又為他的同行們劃定了一條新的目標。在其2004款So-lara上,豐田宣稱將汽車內飾間的縫隙從舊款的1.5毫米下降到0.5毫米。豐田美國公司高級副
總裁、銷售分部總經理DonEsmond說,如此高的精度要求會給顧客帶來一種極高品質和精美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如此精確的吻合將會在長時間內得以保持。雖然在燃油經濟性這個指標上,一加侖油多行駛一英里不是什么大成績,但是對于內飾來說,縫隙減小1毫米就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