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納3000要來了。
上海大眾公關部發言人稱:“現在還不能說任何數據細節。”上汽
大眾華北分銷中心也只是透露
桑塔納3000將在下月上市的消息。當初作為公務車出現的桑塔納2000在幾經改型后終于要改頭換面了,盡管
上海大眾一廠對停產桑塔納2000沒有明確表態,但垂直轉產幾成定局。桑塔納作為老合資品牌的代表,我們自然而然的會把其品牌的未來、上海
大眾的自主開發、以及桑塔納3000的出現捆綁在一起來思考。
老合資品牌進入換血期 1998年,新款桑塔納2000時代超人引起了轟動,當時的公務車仍實行“放號控辦”,排隊買車的單位數不勝數,這款車當年曾一度占到轎車市場20%的份額。人們甚至對桑塔納2000上標配的電動窗都感到新鮮。
然而桑2000上市不到一年,就趕上
北京突然實施歐洲一號
排放標準,記者親歷當時北京北方交易市場的消費者們為剛買到的
新桑塔納2000吵鬧不休,原因是汽車安裝了
化油器裝置上不了路,之后的桑塔納2000也一直是在政策和消費市場的變化中不斷地被動改型,而消費者也一直對這個老品牌情有獨鐘,耐心地等待。
中汽協會的專家說:“對桑塔納要歷史地看,當初中汽總公司談合資的時候,只有德國愿意在中國投資,人家拿來的這個平臺在當時也不算落后。作為中國
現代化轎車的里程碑,桑塔納的歷史功績不容抹殺。”但一個品牌必然地要經歷成長期、成熟期和衰敗期,上
世紀80年代中期的
北京吉普切諾基和上海大眾桑塔納;90年代初的
一汽-大眾
捷達和神龍
富康,其原有平臺都創造過奇跡,也都隨著新產品的涌現而走出了成熟期,在重新發掘品牌價值,除了強調零配件維修的低廉成本之外,無論哪一個廠家都無法回避老合資品牌的未來走向,消費者是不可能永遠為一款老車型掏錢的。
現在,神龍基本上采用新車取代、舊車淡出的方法,比如它自己就在商務會議上提出讓
愛麗舍逐步取代
富康;北京
吉普通過
大切諾基把原品牌延伸到高端,通過降價讓普通切諾基打向低端,再引入
三菱兩款車,也是在力圖避免老品牌生命力減退的危險;
一汽-大眾雖然至今仍強調
捷達差異化的特點還無法替代,但由于
寶來和捷達在南美本就是一個平臺車型,在長春又是混線生產,將來也存在逐步取代的可能性。
反觀
上海大眾,要想為
桑塔納品牌找一條出路,也的確要比其他老品牌困難許多。
POLO和
帕薩特,定位上一個高打一個低走,都不太容易取代桑塔納2000。按照德國
大眾的
級別劃分標準:桑塔納和
帕薩特都在B級,但帕薩特品牌明顯優于桑塔納。更重要的是,目前德國大眾的主要平臺,除了一兩個
MPV和
SUV外,基本上都已經拿到中國生產,并且在兩大基地開花結果,
B級車里幾乎找不到可以拿來代替桑塔納的對象。當然,這在客觀上也把上海大眾逼到了自主開發的路上,好在上海大眾恰恰可以用它超群的實力在自主開發上做點文章。
上海大眾列席自主開發 有些專家過激地認為,德國大眾在阻撓國內兩個基地的品牌自主化。某名牌協會的負責人甚至稱:“桑塔納賣100年也是人家的品牌,你要改、要動,要開發自己的品牌,得經過人家同意。”其實這話是可以商榷的。沒有德國大眾,現在的小糸車燈、延鋒內飾這些零配企業從何而來?沒有合資企業的產能,僅憑國內
廠商的個人魅力那些擁有先進技術的配套商是吸引不來的。而當這些企業可以為一兩款自主開發產品配套的時候,自主開發就已經悄然形成了自己的實力。
從眾多兄弟行業的發展軌跡中分析可知,當中方的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對國外品牌形成挑戰,拿回開發權,這是外方無法控制的歷史進程。比如服裝業的雅戈爾,就是先借勢日本品牌,然后再用自己的牌子返銷。中汽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專家說:“汽車產業的情況比家電業、服裝業要特殊些,一個產品的生產線要達到規模才能盈利,這個周期不能跨越,但是目前也只有上海大眾
超越了這個歷史階段。”
上海通用能夠大量使用自主開發方式來生產
君威,所依托的主要是上海強大的配套廠實力,而這些配套企業同樣也在為上海大眾服務,而且上海大眾的財力和積累又在上海
通用之上。因此,以上海大眾目前的實力,自主化不是做不到,提高自主品牌比例是遲早的事,只差一個決心而已。
德國大眾稱:中國的大眾品牌產量首次超過了德國本土,自己的盈利中有80%來自中國的合資企業。這些表述值得分析和推敲。德國大眾把合資企業的產量作為子公司的產量算了進去,很多跨國公司都這樣做,這是國際上的慣常作法。但實際上,上海大眾和
一汽-大眾的產量也是算到中國國內總產量里的,沒有兩個大眾的產量,中國不會那樣快地排到世界第四;按照50%的合資比例,每年盈利收入里上汽拿到了一半,中汽協會專家估計,德國大眾每年從中國拿走四五十億元人民幣的純利潤,上汽和一汽也會有相應的一份收入。
由此看來,
上海大眾本身,即上汽集團這邊的收獲相當可觀,僅以其投巨資興建的亞洲第一大型試驗場就能說明問題,這個試驗場包括了電磁安全實驗室等高精尖的試驗設施,足以支持上海
大眾的自主開發產業。由此分析,上海大眾的志向絕不僅僅局限在繼續賣好
桑塔納、
高爾、
POLO和
帕薩特,以及把桑塔納2000改進成桑塔納3000。上汽集團提出2010年5%自主品牌的目標的確非常保守,但也只有它有機會做到。
也許桑塔納3000真如業界所言只改前后臉,概念強于實際,但桑塔納的品牌價值已經說明了中國汽車
廠商擁有創造奇跡的能力。
桑塔納2000與桑塔納3000 桑塔納2000由上海大眾和巴西大眾聯合開發,并于1995年12月開始批量生產,1998年3月25日“時代超人”上市,而后又出現過多種改型款。去年桑塔納2000型轎車共銷售了92800輛,該車被認為是公務車中空間最大、
功率強勁的優秀車種,但外型和內飾差強人意。
桑塔納3000將于今年3月上市,定名為“
超越者”,有手動擋和自動擋兩款。據透露,其外型基本上由上海大眾自主設計,前臉更
現代,尾部有下溜的披背式感覺,內飾更豐富,空調功率更大,價格將一改上海大眾高高在上的定位,極具殺傷力,可能會導致中檔轎車的新一輪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