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發展進程如何,未來幾年北京交通要發展成什么樣,北京要修多少條路、建多少條地鐵……全國第一本關于交通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北京交通發展綱要(2004-2020)》問世了。昨天,交通委副主任劉小明詳解新《綱要》的五大基本交通政策。
解讀1
新舊城區差別管理小汽車
劉小明在解讀交通政策時說,“舊城區對小汽車使用要進行一定的限制,主要采取經濟手段調整。”新出臺的交通發展綱要規定,到2010年本市中心城與新城將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包括對小汽車使用在內的具體交通政策也將有明顯差別。將對小汽車交通在行駛區域、時段以及停車服務等方面實行差別化調控管理,特定區域和時段內將實施必要的限制。
舊城區總量控制小汽車
在舊城區將基本維持現有的路網整體格局。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和內環路以內地區,尤其是皇城范圍道路空間尺度基本維持現狀。對胡同系統進行必要整理,按照行人、自行車等優先次序考慮道路調整布局。據介紹,該地區將建設以地鐵和地面公交為主的公共客運體系,將通過停車位供給總量控制、停車收費政策和對特定區域實行通行收費等手段,對小汽車交通實行相對從緊的管理政策。
新城區放寬小汽車空間
在舊城以外的中心城將優先發展以軌道交通和快速大容量公交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統,根據道路資源和環境容量對小汽車交通實行適度調控政策。相關專家介紹,雖然在上述地區本市對小汽車的使用采取限制性措施,但是把在2010年之前解決本市各類車輛停車位短缺問題寫進了綱要之中,屆時,本市各類機動車都要擁有自用基本停車位。其中新建小區必須同步建設停車位的同時,舊居住區分批補建或租用公共停車位將成為彌補措施。
此外,在新城和郊區城鎮,在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服務網絡的同時,將為小汽車使用提供較為寬松的使用空間:道路網密度將達5-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占地面積達20%以上的基礎。
解讀2
交通基礎設施適度超前
多年來的城市建設開發與交通發展的不協調造成的不良后果堅定了基本交通政策的調整,《綱要》正式確定交通建設要對城市空間結構調整起引導和支持作用,交通基礎設施要適度超前,優先發展交通先導政策。10年或更長時間通過交通規劃的先導租用改變城市布局,優化產業結構,使城市發展趨于合理化。
新城先開發東部發展帶
在新城的開發中,交通先導政策將在包括通州、順義、亦莊等在內的東部發展帶中實行,目前確定包括軌道交通、快速公交和常規公交在內的綜合交通運輸走廊為引導。
繼續實行交通一票否決
在二環以內的舊城和五環以內的中心區建設和發展中,交通基礎設施要實現同步規劃,先行實施。開發改造項目的規模和功能布局要以其停車位、周邊道路資源容量等交通設施資源為約束條件,繼續實行交通一票否決制,交通影響評估報告與交通組織設計將成為審批立項的依據。此外,通過復合型交通走廊、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城市交通發展。
解讀3
四方面體現公交優先
“公交優先是近期以來我們最常見的一個詞組了。”劉小明說,在《綱要》中,“公交優先”主要體現在設施用地優先、投資安排優先、路權分配優先和財稅扶持優先。也就是說,通過合理分配和使用交通設施資源,在規劃、投資、建設、運營和服務等各個環節,為公共交通發展提供優先條件,讓老百姓都能夠率先選擇公交出行。
現狀
交通發展像攤大餅
“過去幾十年的交通投資中約有80%用于城市中心區交通基礎設施的改擴建和新建!”劉小明具體解讀了“交通先導”實施的必要,北京從1993年至2003年,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累計達1400多億,占同期GDP的5.3%。盡管不斷修路、建地鐵,交通樞紐相繼完工投入使用,但積極的交通建設投入一直沒有擺脫“交通救急”的工作狀態。城市發展與交通發展陷入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攤大餅局面中。
鏈接
交通發展五大政策
在《北京交通發展綱要》中,記錄了從2004年到2020年北京交通發展的目標、任務,以及政府對交通發展的規劃及相關動作。作為這個綱領性文件,其中涉及交通先導政策、公共交通優先政策、區域差別化交通政策、小汽車交通需求引導政策、政府主導的交通產業市場化經營政策五大基本交通政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