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人士分析,東風方面態度不積極主要原因是其跨向國外的那只手牽著好幾家,即合作伙伴可選擇重心較多——法國標致雪鐵龍、本田、雷諾等,日產并不是它的唯一;另外近幾年其卡車、轎車業務都處于上升趨勢,利潤也“芝麻開花節節高”,不缺錢;由于其銷售網絡、生產網絡、合作伙伴網絡都相對清晰,所以也得到了國家政府以及政策的鼎力支持。顯然,東風具備了昂頭走路并不孤獨的資本。而鄭州日產底子實在有點薄。
上帝很不照顧鄭州日產
“我們好不容易將《可行性報告》上報到了中汽總公司,但正趕上國家機構調整,這個公司被取消了,我們又被轉到了國家機械部,時間一等就是一年多”。談到公司10年來發展緩慢的原因時,鄭州日產董事長郭勝利一肚子苦水。
可以說,從1993年到1996年,鄭州日產極不走運。
首先,雖然拿到了“生產許可證”,但是這個地方政府審批的證,使其車子的銷售范圍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第二、雖然是農業大國,有著巨大皮卡銷售潛力的我國,諸多大中城市卻將“皮卡”劃入卡車范圍,亮出了“禁行”的牌子,價格高、檔次高的鄭州日產皮卡也不例外。第三,對于日產來說,雖然從1993年就在中國成立了第一個合資企業——鄭州日產,但最初5%低風險的投資,并沒有使得與中國僅“三個小時飛行距離”的日產方人員重視起中國業務。第四,產品單一,使得該公司缺乏競爭力。
在記者走訪鄭州日產時還了解到,鄭州日產在2001年進行過股權結構調整。原本在1993年,鄭州日產的投資方為日產5%,泰國三友機械25%,外方股份總計30%;中方——中信投資持股35%、河南政府35%。總計投資2.5億人民幣。由于在1993年到1996年鄭州日產都沒有拿到全國汽車項目生產許可證,于是泰國皮卡大生產商——泰國三友機械對中國業務失去了“信心”和“激情”。更沒有料到的是1996年,日本陷入經濟危機,直至1999年底,日產汽車都肩負巨額虧損,也由此縮減了對于中國業務的投資與支持。鄭州日產舉步維艱。
幸運的是控股日產的雷諾在2000年派出的卡洛斯.戈恩挽救了整個日產。
作為第一個中國的投資項目,按照卡洛斯.戈恩的“重建計劃”,鄭州日產進行了如下調整:2001年,日產以提供技術支持、新車型等為條件,與中方合作伙伴共同“勸退”了泰國皮卡生產商——泰國三友機械,日產將其25%的股權購入囊中。日產在鄭州日產便擁有了30%的話由權。
2001年7月,這個被戴姆勒.客萊斯勒董事長稱為“破冰者”的“神話人物”首次來到了中國,看到了幾家日本企業——本田汽車賺了個盆溢缽滿,豐田汽車摩拳擦掌的尋找一汽入口,三菱汽車官司纏身的狀況,也看到了德國大眾用幾款車就占據了中國半壁江山的威風凜凜,也目睹了美國通用如何借上海大眾擴張實力,他決定:要馬上在這個全世界汽車消費潛力最大的市場扎營,首先要發展鄭州日產。在與郭勝利的合作下,鄭州日產重建計劃開始實施:增加日方技術專家,提高已經在鄭州日產生產的皮卡性價比,將價格下調;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裁員;引進新產品SUV PALADIN。
[上一頁] [1][2][3][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