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小挫國內車市 換車再現新一輪高潮
車市一圈走下來,越發感覺到,換車人群將成為今年汽車消費的主體。
李丹已經是第五次向武漢方面打電話,作為北京一家東風本田經銷店的經理,這幾天來讓她一直頭疼的事情就是:她手里竟然已經無車可賣。面對春節前夕的銷售小高潮,她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機會溜走。
“我們早已沒有庫存,即使是展示車都已經賣了出去。”李丹說道。記者一進門就已經注意到,原本可以放五六輛汽車的展廳內,只有一輛CR-V孤零零擺在那里,東本旗下另一款車型思域甚至都不見蹤影。
“這兩天來不斷有消費者上門買車,但我們暫時已無車可賣。沒辦法,南方大雪,車子發不過來。”李丹說道。
極端天氣威脅車市
近日南方連續的降雪天氣不僅粉碎了許多人回家過年的希望,也讓千里之外的北京車市感到陣痛。由于商品車運輸車大多被困在了高速路上,發往北京的商品車不同程度出現延誤,從而使北京的市場貨源出現一定程度短缺。記者了解到,除了東風本田以外,處于南方地區的幾個汽車廠家,包括廣州本田、長安福特、長安鈴木等都受到了這場暴風雪的阻擊。
“雖然我們立即改用火車發貨,但消費者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春節前提車。” 李丹不無遺憾地表示。正常情況下,東風本田發往北京經銷店的商品車只要4天時間就可以到達,但由于東風本田工廠就處于這次降雪的核心城市武漢,因此受到影響更大,現在誰也不能確定什么時候可以到貨。
除了思域以外,本來就短缺的CR-V貨源一下子變得更加緊張,二級市場加價幅度再度加大。
焦急的不止是李丹,廣州本田立水橋店的張迪也是如此。這兩天他看的最多的就是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期盼著降雪早些過去。張迪表示:“上次跟廠家訂的車還沒到呢,都困在武漢了,估計起碼要耽擱4天。”讓張迪翹首以盼的是,在這批即將到京的商品車中,包括6輛第八代雅閣,而從去年年底開始,他所在的廣本4S店已經收到了上百張新雅閣定單。
地處重慶內陸的長安福特馬自達也深受大雪之害,一家長安福特經銷店店員表示:“現在重慶一輛車也發不過來,全都堵在湖北了,我們現在只能銷庫存,缺貨現象估計得要持續到2月底了。”
一個在北京亞運村車市多年的老銷售員向記者表示,今年北京的春節前市場有些“怪”,雖然銷售談不上有多好,但不同品牌的經銷商許多人手里都沒有貨,顧客來了都不敢承諾,只能等到春節后才可以提供現車。“現在的矛盾是,消費者想買車,經銷商沒車可賣。”他說道。
供需一旦不平衡,直接的后果就是價格跌宕。一方面,經銷商擺脫了年底銷售任務的壓迫不必再降價沖量,另一方面,許多廠家物流受大雪影響供不上來,手里的庫存車不愁賣,因此,部分經銷商已經取消或者降低了元旦前的優惠幅度。在亞運村廣州豐田的二級經銷商處,凱美瑞再度出現加價。
加價售車暗地里竊喜者有之,但更多經銷商卻心急如焚,由于貨源危機錯過了春節前的銷售小高潮,可謂一筆不小的損失。千里之外的南方一場大雪在北京車市造成如此大的波折,這也許是人們始料未及的。
車價不再是決定因素
雖然有些遺憾,但消費者對這種暫時性的商品短缺表現出的更多是一種平靜和理解,對于這種階段性的降價和漲價,消費者也已經能夠坦然處之,畢竟,價格在消費者的購車過程中已不是惟一主要因素。
“車子其實就是一個日用品,它關系到我天天的人身安全和舒適程度。因此對我來說價格不是大問題,關鍵是看花了錢能不能讓我滿意。”在外企工作的姜女士說道,“我買車子,更關注的是品牌和服務。”
曾幾何時,國內消費者曾經被某外資品牌高管批評為缺少“品牌意識”,意思是說國內消費者買車時過度關注價格,而不看重品牌內涵和其他。實際情況是,隨著這幾年來汽車越來越多地走入家庭,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也變得越來越理性——不看價格看價值。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指導的那樣,消費者在買車時,最重要的一個原則不應該是比價格,而是比價值。價值包含5方面:性價比、故障率、使用成本、二手車價格和售后服務。
實際上,降價過于頻繁的品牌和企業也會讓消費者產生不信任的感覺。在姜女士看來,如果汽車經常降價,不僅會讓她無從下手,不知什么時候購買合適,更會讓她對這款車型和企業產生信任危機。
從價格主導走向價值主導,消費者認識需要一個過程,反映在廠商的營銷戰略中更是一個進步。無論是廣州本田新雅閣“不打價格戰,樹立服務坐標”的決心,還是一汽豐田一直以來強調的“價值主導論”,都告訴我們,車企競爭不再以降價為主。
步步高升的“換車潮”
與往年相比,春節前夕的京城車市基本處于波瀾不驚的狀態,但在平靜表面的背后,一股新的消費潮流已經在醞釀,在筆者看來,這股暗流將構成2008年和隨后幾年國內車市消費的主體。
“看看門外的汽車你就會發現,店內消費者其實大多數都是開車來的。”北京龍運寶獅東風標致經銷店經理向記者說道。根據他的統計,現在他們店買車的人起碼有一半是第二次購買汽車。
市場調查結果為他的發現提供了數據支持。調查顯示,2007年京城汽車購買人群中,第一次購車者占56%,第二次購車者為43%,兩者的比例幾乎持平。
“今年這個比例將進一步趨于一致。隨著京城換車潮涌現,換車人群將成為汽車消費主體。”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
按照業界普遍觀點,中國私車消費集中在2003年啟動,按照新華信調查顯示,40.3%的被調查者認為車輛在使用到第5年時為最佳的換車時機,這也就意味著,2008年將迎來國內首次換車潮。專家預計,這個潮流一經啟動,將循環往復形成車市消費主流。
相對于第一次購買人群,換車群體在消費結構上一般會高于原有的消費檔次。采訪中,一位30歲左右的男子引起了記者注意:在開了近5年夏利后,他剛剛將自己的坐騎換成了一輛福克斯。他的經歷具有一定代表性:以經濟型車起步,使用將近5年,去年股市大漲獲得不少收益——眾多因素加速了此類人群的換車行為。
毫無疑問的是,“換車潮”帶來的不僅是又一輪汽車消費,同時還推動了消費檔次和品牌的提升。畢竟,沒有幾個國人愿意在表征車主品位和階層的汽車消費上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