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機制存在不足
從事件的發展過程來看,消費者的表現非常活躍。從最早在網絡上披露,到組織起來與廠家對話,再到直接上書政府有關部門,可以說,消費者在推動企業最終實現召回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在汽車專家杜芳慈看來,消費者維權意識活躍固然是件好事,不過這也同樣暴露出中國汽車召回機制上的不足。
據介紹,國外是由政府有關部門而不是企業在汽車中主要承擔著尋找召回證據的責任,政府收集大量信息并在整理之后將其及時反饋給企業,企業因此可以得到更為及時和權威的信息,更快做出決定。
而在國內,到目前為止,企業依然必須主要依靠自己尋找召回的證據,這必然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杜芳慈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東風本田的事件中,企業同樣是現有召回機制的受害者。
25萬輛CR-V曾被召回
雖然此次召回的是東風本田生產的CRV,但其國產前也有過曾轟動全球的召回歷史。
2003年8月,由于自動變速器換擋拉線出現問題,日本本田公司召回其在美國和加拿大的25萬輛CR-V型越野車。
該消息傳出后,市場反應強烈,本田公司股票大跌,并帶動東京股市下挫。日本媒體稱,本田召回其在美國和加拿大熱賣的運動型多功能車CR-V,是導致股市低迷的重要原因。
這次召回的原因是因為美國和加拿大冬天氣候寒冷,降雪量大。為保證道路安全,經常會噴灑大量融雪劑,而融雪劑中的鹽水會滲透到CR-V的自動變速箱換擋拉線的保護蓋內,令控制銷生銹,而導致停車擋失靈發生交通事故。
當時,本田公司與東風汽車公司已開始在中國進行整車合作,產品就是CR-V.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由于當時中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尚未實施,日本本田拒絕對中國用戶的大約8000輛CR-V進行召回。理由是,在中國市場上還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即使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可能使用融雪劑,但使用情況和在美國和加拿大完全不一樣。
本田的這種做法受到中國消費者和媒體的強烈譴責,也成為當年跨國公司歧視中國消費者的著名事件之一。
北京車友公開信
致: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我們是部分東風本田CR-V車主,同時也是曾經協助你們在4S店成功打假的CR-V CLUB的“北京車友”。
自從2006年3月份,開始發現大量CRV出現尾部下沉以及后輪胎與輪腔摩擦等問題以來,全國各地的車主與你們進行了多次反反復復的交流、溝通和磋商。然而,歷時7個多月,至今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作為普通車主,面對愛車的尾部下沉,我們只想知道問題原因的所在,如何能夠解決,我們只想開著一輛沒有后顧之憂的CR-V在路上行駛,僅此而已。難道我們的要求過嗎?
然而,作為生產廠家的你們,無視產品缺陷的存在,無視廣大車主們的呼聲,無視車主們的生命財產處在極度危險之中,更無視善良的車主們一次又一次對你們的信任。直到今天,你們仍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誠意,只是一味的推諉和回避,所做的一切讓我們非常失望。我們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作為消費者,我們是看中了本田CR-V這個品牌,但我們不希望這個品牌在中國毀于一旦!
我們要求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立即公開承認東風本田CR-V存在的產品缺陷,立即承諾公開主動召回全部有缺陷的車輛。這一次,我們的等待不會太長。如果依然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我們將聯合全國的車主共同維護我們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