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概原創】上海車展開展在即,自主品牌第一次有了當家作主的感覺。外資中歐美一些主要汽車企業的凋敝,給了自主企業“喧賓奪主”的機會。值得關注的是,自主品牌已經不再局限于構筑低端車型的“鋼鐵長城”開始散漫的往高端車型滲透。高端車型有著令人垂涎的利潤,而且在兔子睡覺的時候正是自主企業超越外資的最佳時機,無論從遠期還是近期來看都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車展是一個大大的舞臺,在這里吹響
進攻口號無疑是最合適宜的。
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對局就好比西漢時漢軍與匈奴對峙一般,兩者沒有本質的差別,而相似的作戰環境和戰略戰術也為自主品牌提供了更多的參考。眾所周知,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戰術,體現在戰斗的靈活性和突然性。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匈奴往往采取騎兵突襲斷絕斷其糧道的方法。這樣,不能在草原上自給自足的漢軍就會陷入釜底抽薪全軍覆沒的結局。漢軍也早預料到了這點,所以使用了武鋼車來防守。在防守的同時,五千漢軍鐵騎毅然對上了單于的數萬騎兵。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單于遂乘六羸,壯騎數百,直向西北而去”。為了保障輜重,推出既能抵抗騎兵沖擊又能運輸軍糧的兵車+騎兵組合,漢軍無所而不用其極。
不僅如此,為了對付機動性極強的游牧民族,漢軍首先在兵器上面占據絕對的優勢。根據《漢書》中對陳湯的記載,在兵器不同時,漢兵一打五。等到武器一樣了,漢兵的訓練使得他們可以一敵三。而最關鍵的是在戰術上,漢軍采取分進合圍的戰術,當一支軍隊在同匈奴正面交鋒時,另外一支軍隊通常攻擊匈奴側翼或者直搗匈奴老巢(匈奴王庭、圣地如狼居胥山等)。最終,強大的匈奴在漢軍源源不斷的持續近攻之下而分崩離析,許多匈奴部族被迫西進,其中一支滅掉了處于強盛中的西羅馬帝國……
再來看自主品牌的情況,雖然也有一些合資品牌開始向低端車型滲透,但總體上來說這個細分市場還是自主品牌的“中原王朝”。外資的凋敝就好象草原民族遭遇了空前的自然災害,這時候無論收攏其部族還是向他們的市場進擊都是最佳的實際。但從實力來看,信貸保障是不是足以支撐作戰的糧草?在技術研發,也就是兵器上自主品牌能不能取得以一敵五的戰績?而進攻的持續性和有效性如何才能夠保證?因為欠缺保障,因為兵器不夠尖利,因為兵員未經調教成熟,這就導致了之前東方之子、中華尊馳、榮威、名爵以及后來上市的江淮賓悅、比亞迪F6等車型的困境。車型不是想上就上想撤就撤的,對孱弱的自主品牌來說,一款戰略車型的失敗往往為品牌和消費信心帶來消極的影響。
走高端肯定要燒銀子,但如果為了燒銀子而燒銀子,就會引火燒身,鳳凰涅磐。造車不同于造保健品,一個入門級的汽車企業至少需要砸下數十億元的現金、設備和人員。在剛開始的時候,為了推出中級車,廠家們大肆宣傳其性價比如何的突出,工藝如何的先進,對消費者洗腦。如果遇到銷量不振,又回過頭來降降價,放下點身段,再宣傳其性價比和工藝的先進性以圖銷量。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痛掙扎后,一些廠家頓悟,低端品牌怎么能造高端車呢?高端人群需要在身份上通過高端品牌來進行識別,于是又開始一窩蜂的山寨出各種皇家氣質的圖案,頗有“漢軍威武”之氣勢。例如吉利之“全球鷹”、“帝豪”,奇瑞汽車更是一舉推出三個全新品牌“瑞麒”“威麟”“開瑞”,其中前兩者均會以中高端汽車品牌的身份加入市場競爭。
自主品牌向上走無疑是令人欣慰的一件事,從低端到高端,是一個逐步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允許有失敗。但如果在產品和品牌沉淀不足的情況下,貿然丟掉既有的領地去占領別人的市場,西漢與匈奴的作戰史為我們提供了三個結局:一,李廣利率七萬精銳決戰匈奴于內蒙古杭愛山,因為參與巫蠱之禍陷害太子一案而失去其根基,最終在匈奴的反包圍之下全軍覆沒。二,匈奴連連失利被迫“破釜沉舟”,滅掉西羅馬。三,虛與委蛇,就如漢初呂后那樣的謙忍,繼續像現在這樣在列強的夾縫中求生存。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