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車展上的人頭攢動,就知道21世紀初的中國,已經進入到了汽車時代。但是,無論如何,汽車消費對于國人來說,尚處在“啟蒙階段”。看一看汽車廣告的訴求點吧:疾速飛馳的場面,窗外流動的風景,與佳人共度良宵的場景……有幾個是在訴諸理性?多數是在感性地“造夢”,在向小資階層營造一種品質、時尚、令人艷羨的情調……
但是,如果有人說,這一切都只是表象,如夢般的不切實際,你會怎么想?就像當年很多人一個勁兒地追求房屋裝修的奢華,而最終掉進了甲醛、苯和VOC污染的陷阱一樣,只要你不是那種“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人,在短暫地感性癡迷后,你終會認識到:健康是品質的基礎。真正的品質、時尚和小資,在于綠色、健康和安全。光有情調,是遠遠不夠的……
在一個倡導綠色、健康、安全的時代,“健康汽車”的概念浮出水面。
浮出在21世紀之初。
浮出在健康住宅、綠色食品、綠色家電、健康空調等概念之后。
浮出在2004年的北京車展。
浮出在《中國汽車報》以及她屬下倡導“綠色、健康、安全消費”的《綠色家園》。
“健康汽車”,價值幾何?
眾所周知,“綠色汽車”的概念約定俗成,主要是指電動汽車,包括燃料電池、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三種。而“環保汽車”,主要也是和尾氣排放聯系在一起的一個概念。譬如,國家規定排放標準要達到歐Ⅱ,而你的汽車達到了歐Ⅲ,于是,就稱自己是環保汽車了。
“綠色汽車”也好,“環保汽車”也罷,都是與汽車排放相聯系的“外環境”概念。而“健康汽車”,不僅包括外環境,更包括“內環境”,它要求車內環境無污染,不至于影響乘車人的健康。它涉及到車內設計、內飾件的質量,以及乘車人的使用習慣,如此等等。外環境強調“公眾利益”,因為汽車尾氣不是污染一個人,而是污染所有的人。內環境強調“個人利益”,因為它影響的是個別人,主要是汽車使用者。
說至此,人們可能明白了,“健康汽車”的概念到底觸動了哪根弦?外環境影響汽車使用者以外人的利益,人人都有影響但人人都不會“切實”關心,政府作為公眾利益的代言人,付諸了行動;內環境影響汽車使用者本人,所以人們才“切實”關心。而隨著汽車消費時代的到來,這些人已經形成了一個群體,足夠形成“輿論”,而他們的需求,就是“市場”。
我們倡導“健康汽車”,實際上是在反映一種輿論,迎合一個市場。
雖然,目前它還沒有一個標準。但提出概念在于倡導,制定標準在于落實,概念總是在標準之前。
讓我們想像這樣一幅畫面:綠色家園,健康汽車,車來車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