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推動馬自達轉子發動機開發的激情和夢想永無止境。工程師開始努力讓這種動力裝置更緊湊,并提高它的進氣和燃燒效率。這些努力在MSP-RE上達到充分體現,并在1995年東京汽車展中推出的RX-01概念車上安裝了這種發動機。自然吸氣式MSP-RE 隨后作為RX-8的動力總成進行批量生產,并更名為RENESIS,它代表著“The RE (rotary engine)’s GENESIS”( 轉子發動機的起源)。 RENESIS轉子式發動機,這種自然吸氣式轉子發動機在8,500 rpm下能夠產生184 kW (250 PS)的最大功率(針對日本的高功率車型),結構緊湊的輕量化車身使RX-8得以采用先進的前中置動力總成布置,和以前的RX-7相比,發動機位置更低更靠后。由于RENESIS具有平穩的性能、緊湊的尺寸和獨特的行駛特點,在全新的RX-8推出不久,即在2003年6月被命名為International Engine of the Year(國際年度最佳發動機)。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轉子發動機制造商,同時作為被全世界駕駛員高度評價的跑車生產商,馬自達不斷地努力把公司的夢想變為現實。正是這種夢想和我們在跑車開發中投入的熱情,使馬自達的客戶對創新性的RENESIS發動機擁有很高的期望度。 汪克爾型轉子發動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在過去的400年中,許多發明家和工程師一直都想開發一種連續運轉的內燃機。人們希望有朝一日往復活塞式內燃機將被優雅的原動力引擎所取代,它的運動軌跡應該非常接近人類偉大的發明之一:輪子。 實際上,在十六世紀末期,在出版物中首次出現“連續運轉內燃機”的說法。連桿和曲柄機構的發明人沃特詹姆斯 (1736-1819),也曾研究轉子式內燃機。特別是在過去的150年里,發明者提出了許多關于轉子發動機結構的提案。在1846年,人們畫出了當今轉子發動機工作室的幾何結構,設計了使用外旋輪線的第一輛概念發動機。但是,這些概念都沒有實用化,直到汪克爾菲加士博士在1957年研制出汪克爾轉子發動機。 汪克爾博士通過研究和分析各種轉子發動機類型的可行性,找到了旋輪線殼體的最佳形狀。他對飛機發動機上所用的回轉閥以及增壓器的氣密性密封機構具有深刻的了解,這些機構在其設計中的使用,使汪克爾型轉子發動機得以實用化。 現代的轉子發動機由繭形殼體(一個三角形轉子被安置在其中)組成。轉子和殼體壁之間的空間作為內部燃燒室,通過氣體膨脹的壓力驅動轉子旋轉。和普通內燃機一樣,轉子發動機必須在其工作室中相繼形成進氣、壓縮、燃燒和排氣四個工作過程。如果將三角形的轉子放置在圓形殼體的中心部,工作室將不會隨著殼體內部轉子的旋轉而在體積上發生變化。即使空燃混合氣在那里點燃,燃燒氣體的膨脹壓力也僅作用在轉子的中部,不會產生旋轉。這就是為什么殼體的內側圓周被設計成旋輪線外形并和安裝在偏心軸上的轉子組裝在一起的原因。因此,每轉一圈,工作室的體積變化兩次,從而實現內燃機的四個工作過程。
[上一頁] [1][2][3][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