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化鐘樓村
鐘樓村位于從化神崗鎮,是目前發現保留最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為歐陽氏族人在清咸豐年間所建的大宅院建筑,面積近15000平方米。 每條巷的兩側是民居,每一路7戶,前后毗連,共49戶,每一戶的兩廊相通對望,小至孩子的照看,大至防落盜賊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應,一家有難,眾人相幫。此為“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民居的布局則為三間兩廊,民居的一門、一墻、一趟櫳,都凝聚著當年人為“防衛”費煞的苦心和智慧。民宅的墻有三層,夾在內外兩層的中間層,是不規則的廢磚,盜賊根本不可能撬墻而入。 從化的古民居里都沒有窗戶,只有門和墻,家里惟一的采光口只有屋頂一塊不到20厘米寬的明瓦,陽光從那小小的瓦片灑漏下來,很有韻味。這樣的設計,一是用于防盜;二是房間陰涼的需要。 有趣的是:當地的村民都能告訴你一個關于他們的祖先“計劃生育”的故事:鐘樓村的祖宗歐陽山,在建祠堂時共建了99個門,并告訴后代,村中男丁的數量絕不能超過門的數量,否則就有人不能自立門戶了。所以到現在,鐘樓村的男丁再沒有超過99個。 吃:龍虎鳳燉湯、流溪湖魚宴、山筍、山坑螺、山坑魚仔、呂田豆腐、各式野菜、香甜仙蜜果、新鮮冬筍、東星粉芋、桃園香芋、龍潭烏鬃鵝、灌村黃葛等。  從化太平錢崗村
錢崗村在從化太平鎮,離廣州市區不遠。這里散布著五百多年來先后修建的各式民居,穿行在古舊的建筑之中,心中涌動的獵奇心態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滿足。 錢崗村不大,精致秀美———魚塘宛如護村河環繞村落,村子四周圍墻森嚴,百多座古屋分成十排筆直地排列著,村中小巷縱橫,東穿西繞極易迷路。 這里散布著五百多年來先后修建的各式民居:明清的青磚屋、稻殼黃土夯筑的民居以及近代的泥磚屋和紅磚屋,其中以明清時期的青磚瓦房居多。走過幾間明磚瓦古屋,村子的公共場所———東門更樓便出現在眼前。村里曾經有三類公共場所,一是祠堂,二是私塾,再一類便是更樓。錢崗村的東南西北四面共有四個出村門樓,每個門樓附近必會修建一座更樓。如今東門更樓里早已空無一物,僅有殘香習習。村里人說,當年每到夜半時分,子時報更聲便由更樓守夜人送出;如有外村偷襲,更夫也會敲響警鐘,通知全村人立刻進入戒備狀態。 更樓并非總是伴隨著災難,平時,村里不論誰家添了男丁,那家人便會在更樓前的平地上擺幾桌酒席,宴請全村老小。 用更樓把一個村落的村民緊緊聯系起來,這算不算錢崗村的獨特一面? 溫馨提示:錢崗村落不大,個把小時基本能夠逛完。建議下午前往,此時光線好,拍舊建筑有種滄桑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