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備 PCauto試駕東風悅達起亞K5
試駕地點 | 三亞 | 試駕時間 | 2011-01 |
天氣 | 晴 | 路況 | 市區 |
車輛提供 | 東風悅達起亞 | 試車人員 | 圖/文/攝:曾從智 |
車型 | K5 2.4L頂配 | 市場報價 | 3月10日上市公布 |
2010對于中高級車而言是精彩紛呈的一年,各種的豪華、各種的運動、各種的時尚,都能在各大品牌接連上市的新車上面找到。唯獨在經濟型車領域大有斬獲的韓系陣營,似乎在B級車市場一直找不準感覺。轉眼2011已到,對于起亞來說,乃至對于韓系品牌而言,的確太需要一臺真正給力的中高級車型了,而即將上市的K5也就這樣應運而生。
外觀:轎跑造形深得人心
換在兩年前,恐怕沒人能準確說出起亞的家族化標識是什么?長期以來,起亞的車型都沒有形成自己固定和具有傳承性的設計語言,甚至同一時代的產品,橫向也很難找到太多共通的元素。這一局面終于在近期得以扭轉,被稱為“歐洲三大汽車設計師”之一的彼得·希瑞爾(Peter Schreyer)強勢加盟之后,起亞的品牌形象得以逐步建立起來,一臺接一臺的新車獲得了越來越多世人的掌聲,當然包括今天的主角:K5。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謂的家族風格也是由多個不同部件所組合行程的,而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家族元素,恐怕非中網(前進氣格柵)莫屬了。曾經擔任奧迪、大眾首席設計師的Peter Schreyer當然深諳此道,所以從福瑞迪到索蘭托到智跑再到今天的全新K5,一個靈感來自于“老虎頭”的不規則形中網成為了貫穿起亞整條產品線的基因。
另一處明顯的起亞家族風體現在頭燈和霧燈的組合。尖銳的頭燈與中網造型相互連貫一體,同時霧燈與保險杠進氣格柵一起跟頭燈造型相呼應,共同組成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前臉造型,散發出濃烈的動感時尚氣息。其實類似的設計手法也可見于其他品牌車型上,不過起亞設計團隊強大之處在于,從經濟型車到SUV再到中高級車,都能把這一家族色彩融會貫通,衍生出各具神韻的作品。
起亞K5的長寬高尺寸在中高級車型里面處于中上位置,而且得益于厚實的車身造型、高挑的腰線設計,以及類似于轎跑車的掀背車頂,實車會比圖片上更為顯大。值得一提的是K5的軸距達到了2795mm,在運動取向的同級車之中是最大的。
225/45R18的輪胎尺寸絕對是同級罕見的,不過45的扁平比,在國內這種道路環境,日常用起來還是要多加小心。這款OPTIMO K426屬于舒適取向的輪胎,千萬不要期待有很高的抓地力表現,在模擬繞樁中,響胎可是家常便飯。
內飾:周全配置應有盡有
外觀上的動感悅目延續到K5的車廂里面,相處之后就會發現,各種大膽的創意絕非簡單嘩眾取寵之手筆,反而眾多貼心的功能性思考,會讓你覺得起亞的設計功底又再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至于配置方面,K5繼承了韓系車型的一貫優勢,除了應有盡有之外,還有若干“不應該”出現在中高級車型上的裝備。
K5的中控臺面板大量使用了軟性材料,而且裝配精度相對以往大有提升。
方向盤上面每一小寸可以利用的面積都被各種功能按鍵給全部占據,除了常規的音響和定速巡航功能外,K5的方向盤還集成了車載電腦和免提電話等功能。
儀表盤中間的彩色液晶屏幕實現了K5的人車交流,車輛各種提示信息都能通過圖像和文字顯示。特別之處是,掛上D檔準備起步,假如此時前輪并非正向前方的話,屏幕會提示駕駛者先轉動方向盤校正方向再起步。
空間:寬敞后排討好用家
K5的前排座椅造型看著挺運動的,但實際上起碼中等身材以上的駕駛者才會體驗到它的包裹力,對于普通東方人群而言感受到的更多會是舒適、柔軟。
前排儲物空間足夠齊備,移動式煙灰缸既省地又方便不吸煙的用戶。
駕控:中性設定占據主調
從外觀到內飾,起亞K5都很能激發駕馭的欲望,而經歷一天的相處之后,卻又發現偏向中性的機械設定占據了K5的主調,或者這是為了最大限度討好不同需求的潛在客戶吧。D檔試探性地開動車身,K5屬于重視“第一腳油”的典型例子,只要稍稍碰觸油門踏,車身馬上快速作出反映,給駕駛者留下醒神、動力充沛的印象。這種重視低速扭矩的特性,在日益擁堵的市區環境了里面簡直是無往不利。
不過這種迅猛的勢頭并未延續到之后的道路試駕上,跑起來之后的K5選擇了安逸、平淡的路線。油門深度與車速提升之間的比例并不冒進,而且通過觀察轉速表發現,變速箱對于降擋提速的動作頗為保守,除非油門踩下去一半以上的行程,要不然K5會一直堅守當前檔位漸進加速,似乎是為了更低的燃油消耗值。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一下子油門到底,洶涌的推背力度會伴隨著高亢的發動機聲音而來,不過這已經是一到兩秒鐘之后的事情了,因為傳統液力變矩器式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的換檔速度并不算特別出彩。
如果從數字上看這臺配備了雙CVVT技術的2.4L直列四缸發動機,179Ps的最大功率和231Nm的最大扭矩,在國內同級別引擎里面處于中上的水準。沒有把它的潛能完全發揮出來,與變速箱換檔邏輯的取向有莫大關系。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換檔撥片的存在可以讓駕駛者握有更大主動權,隨心所欲地選用檔位,而且撥片在D檔下也能使用,不必要先把排檔桿推到+/-檔的位置。
橫向對比同級眾多產品,起亞K5的底盤設定可以劃歸到舒適的一類。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屬于常規的組合了,K5特別之處在于采用了雙氣流減震器,內部滑動活塞處追加了氣門,目的是降低路面引起的沖擊。實際路面駕駛,也可以體會到中等以上的起伏大都被K5大幅度柔化,如果不是采用了18英寸45扁平比的輪胎,相信K5會舒適得更加徹底。
另一個同樣安逸的就是K5的轉向響應。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手感并不算特別輕盈,屬于容易上手的取向,只不過略微欠缺韌性的質感。而且轉向比例的設定比較大,原地從最左打方向到最右,方向盤剛好轉了滿滿的三圈,好處是高速行駛時避免方向盤過敏,壞處是激烈攻彎的時候要對轉向幅度心里有數。總而言之,在動感奪目的造型之下,起亞K5的駕控特性依然是偏向于商務型行政中高級車。
結語:三亞是一個并不缺乏好車和豪車的地方,但僅僅是一天的試駕,筆者單一臺車就收獲了十多個咨詢和無數的目光,足見K5受歡迎度之高。造型成功了、配置齊備了、定位明確了,到底能否為中高級市場帶來新一波沖擊?就要看3月10日起亞K5正式上市公布售價了。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