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代步車 搶先試現代i10
以柴油SUV在臺灣地區車市占有一席之地的韓系品牌現代,近來的產品表現備受肯定,除了拿下北美年度風云車的海外旗艦Genesis,以新世代命名規則推出的i系列車款,也以充滿歐風的設計,為現代品牌賦予了全新的形象,而眼見近來臺灣車市的A級距產品出現空缺,總代理選在此時引進了i10來角逐市場,并成為i系列車款進軍臺灣車市的先鋒。
看準A級距市場空缺,i世代登臺先鋒
A級距產品在臺灣車市中,訴求的多是初購或是添購家中第二部車的消費者,不過隨著四期環保法規的實施,原本的A級距產品陸續退出市場,雖然各車廠也紛紛推出新產品因應,但仍讓臺灣地區50萬以內級距的新車市場幾近真空,使得不少預算有限的購車者只能轉而尋覓二手市場。
或許有不少車迷仍記得,現代在多年前曾引進過一款名為Atos/Atos Prime的A級距產品,此次所引進的i10則可視為其后繼車型。而身為現代旗下i系列車款最小的一員,i10雖然和其它成員一樣由歐陸設計中心所操刀,但在原廠的全球分工下,則由現代位于印度的工廠所負責生產。
2008年10月,現代替旗下的國產轎旅車Matrix進行改款動作,除了更名為Lavita之外,也換上和i系列車款相近的車頭樣貌,搶先展現i世代的家族樣貌,而此次i10的引進,則為臺灣車迷帶來了原汁原味的i世代風格。
歐風設計走向,可愛指數滿檔
從車頭開始,i10便以銳利的頭燈造型,搭配精致的圓形霧燈,展現了年輕活潑的視覺效果,而在水箱護罩部分的設計,i10則與Lavita有著異曲同工的手法,但在上緣及橢圓形廠徽四周增添了鍍鉻妝點,視覺效果更為突出,下方氣壩雖然為如同Lavita呈現類似微笑般嘴型的設計,但仍不減i10的可愛指數。
雖然為了爭取較寬敞的車室空間,i10采用了高車身的設計,但在車側腰線特意提高,加上側窗上揚收尾的線條,讓人不容易察覺i10高人一等的車身,在后車門把位置,原廠也在鈑件上加入一道折線,讓視覺效果更為豐富,而此次所試駕的頂級車型,則換上總代理于臺灣地區加裝的14吋鋁圈,增添運動氣息。
車尾造型部分,配合i10的高車身設定,因此原廠采用直立尾燈樣式,多邊造形搭配紅白配色,在視覺效果上展現新意,雖然尾燈并無LED照明技術,但將其運用在尾翼上的第三煞車燈,仍然能夠帶給后方來車清楚的辨識效果,而在后行李箱把手部分,i10則結合了廠徽與鍍鉻邊框妝點,在A級距產品中算是難得的精致設計,使用上也頗為就手。
活潑座艙氛圍,配備討好年輕族群
進入車內,可發覺i10的座艙與外觀相同,采用了大量的圓弧線條,雖然定位為A級距的入門產品,但i10以深色為基調的塑料藉由細部壓花處理,卻有著出人意料的質感,整體呈現甚至不遜于現有的國產入門車款,搭配類金屬飾版與雙色座椅,展現了年輕而充滿運動感的氣息。
整體操作接口上,i10采用半島式中控臺,懸浮式排檔設計使用就手,可惜原廠并未在中控臺下方增設置物空間,否則實用性將更加出色,而造型精巧的儀表設計,則將閱讀頻率最高的時速表置中放大,并以白底方式呈現,搭配兩旁的轉速、油量等儀表,讓人能輕松掌握行車信息。
i10在配備水平方面雖然稱不上豐富,但以此次所試駕的頂級車款為例,舉凡四門電動窗、冷暖空調、間歇式雨刷、后雨刷、前、后霧燈,甚至是雙前座氣囊等皆一應俱全,而被列為i10全車系標準配備的Clarion音響主機,還提供了AUX-IN與USB連接裝置,當與iPod連接時,主機屏幕會顯示iPod字樣,并可透過音響面板進行選曲與音量等功能操作,除了滿足實用取向的買家,也同時討好了年輕消費族群。
空間最大化呈現,實用機能設計貼心
僅僅3.5米左右的車長,不免讓人擔心i10在空間方面的表現,在實際乘坐下,前座部分受惠于半導式中控臺設計,無論是空間感與視野均十分開闊,而可調整高低的駕駛座椅,讓身材嬌小的人員也能輕松掌握路況,來到后座,除了橫向空間較為局促,包括頭部與腿部空間都十分出色,即便是坐入兩名身高超過170公分的乘客也不顯擁擠。
除了在乘坐空間帶來驚喜,i10后座還有一項特殊設計,那就是三付安全帶均有專屬的扣還收納位置,在不搭載乘員時必免扣環晃動產生噪音。而身為掀背車型,i10自然也提供后座椅放倒功能來擴充行李容積,可惜的是并不能左右分離前傾,放倒后也無法與行李廂底板形成平面,讓實用性受到減損,好在i10的行李廂底板下方設置了隱藏式的防水置物隔間,稍稍彌補了這項缺憾。
在檢視過現代i10的外觀與內裝之后,跳脫印象中傳統A級距小車的表現,確實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實際上路的階段,試車組從臺北市區來到周休二日的出游勝地淡水,藉由市區與快速道路的環境,感受1.1升汽油引擎是否足夠肩負起驅策i10的任務。
1.1升引擎設定,著重低轉速扭力發揮
雖然在2008年夏天,原廠為i10車系追加了動力較大的1.2升汽油引擎,但總代理為了能在售價上取得優勢,因此導入臺灣地區的i10仍搭載1.1升汽油引擎,擁有66hp/5600rpm的最大馬力,以及10.1kgm/2800rpm的最大扭力,并搭配四速自排變速系統。
即便在性能數據上并不出色,但在原廠的刻意調校下,i10在起步時的表現頗為輕快,而駛入車流擁擠繁忙的市區道路,借著僅僅970公斤的空車凈重,以及引擎轉速僅僅2,800 rpm便可發揮的最大扭力,即便搭載了四名成人與隨行的攝影器材,i10在市區穿梭絲毫未見力不從心的感受,四速自排變速箱也有平順的換檔表現。
轉向手感輕巧,市區穿梭靈活
定位為適合都會地區通勤代步的交通工具,i10采用了被原廠稱為MDPS的速度感應式動力方向盤,在低速行駛時,方向盤手感極為輕巧,搭配迷你的A級距車身尺碼,駛入狹窄的巷弄或路邊停車,即便是初次駕駛i10的人也能夠輕松上手,值得一提的是,i10的回轉半徑僅僅只有4.75米,在試車組整日的拍照過程中,進行回轉動作幾乎未曾排入過倒檔。
鎖定歐陸地區為主要市場的i10,在懸掛設定上有別于過往的現代車款,硬朗的懸掛設定讓駕駛人擁有清晰的路感,頗有置身歐系掀背小車的錯覺,不過為了在有限的尺碼中爭取最大的乘座空間,因此i10將車輪盡可能置于車身的四個角落,在偏硬的懸掛設定下,行駛于平整度不佳的路面時,后座乘員將感受到較明顯的顛簸,略為減損了舒適性。
硬朗懸掛設定,高速穩定性讓人贊賞
在快速道路上,雖然隨著車速的增加,當時速來到80公里以上,i10在加速時的貼背感便明顯趨緩,即便是大腳全油門Kick Down,也只見時速表指針緩慢爬升,駕駛人能感受的加速力道也相當有限,但若打消熱血的念頭,i10仍然有著稱職的表現,讓人驚喜的是,過去A級距車款在高速行駛時常見的漂浮感,在下盤功夫扎實的i10上幾乎未曾出現,變換車道也能給駕駛人充足的信心。
來到淡水,雖然時序僅僅只在四月,但正午時分的天氣仍然讓人發汗,但駕著搭載1.1升的汽油引擎的i10,在整日的行程中,試車組都只需開起第一段空調便能抵擋車外的高溫,出色的冷房效果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結束例行的拍照行程與用餐過后,試車組決定給i10更嚴苛的考驗,取道陽金公路返回臺北。
上坡路段動力略嫌不足,手動降檔提升過彎順暢
轉入陽金公路之后,連串的上坡路段,對于僅搭載1.1升汽油引擎的i10是個不小個考驗,以固定D文件的標準自排模式行駛于山路,i10對于上下坡的敏銳度頓時提升,隨著加速力道的增減,駕駛人可明顯感受到上下坡之間的轉換。
若處于直線路段,大腳油門下仍能在1、2秒后獲得動力支持,但在面臨彎角時,駕著未提供手自排模式的i10,則只能借著自行手動將檔位于D檔與2檔間切換,在進彎前退入2檔將轉速維持在2,800 rpm上下,雖然耳邊的引擎聲浪增大,但較為充裕的動力支持,將使得過彎動作更加順暢。
隨著上坡路段的減少,對于車輛動力的需求降低,讓試車組更能專注于體驗i10的操控表現。雖然有著較高車身的先天弱勢,但硬朗的懸掛設定,讓i10在過彎時的側頃反應未如預期中明顯,回復動作也頗為迅速,較可惜的是,即便MDPS速度感應式動力方向盤的輔助力道較市區行駛時降低,但整體操控感仍嫌輕手,雖然面對刁鉆急彎時能帶來靈活的表現,在高速彎角時卻讓車身穩定性受到影響,降低了駕駛人操控的信心。
切中市場需求,問鼎最佳代步車
在原廠的全球化布局下,i10車系以現代位于印度的工廠為生產基地,供應歐陸等主要市場的需求,而臺灣地區所引進的i10,自然也是來自這個近來因電影「貧民百萬富翁」而受到矚目的國度。雖然受到產品設定的先天限制,i10的表現并非十全十美,但包括好開、省油以及寬敞空間等主要元素,都切中了消費市場的需求,讓其有著問鼎最佳代步車的十足潛力。(文章來源:U-CAR)
- 1
捷達 詢底價>> 7.58 - 11.93萬 報價 | 參數配置 | 圖片 | 論壇
- 2 福克斯 9.98 - 16.99萬 詢底價>>
- 3 朗逸 10.78 - 16.69萬 詢底價>>
- 4 翼虎 19.38 - 27.58萬 詢底價>>
- 5 速騰 13.18 - 18.58萬 詢底價>>
- 6 MG3 6.97 - 10.37萬 詢底價>>
- 7 科魯茲 10.89 - 15.99萬 詢底價>>
- 8 新桑塔納 8.49 - 12.38萬 詢底價>>
- 9 寶來 10.78 - 14.83萬 詢底價>>
- 10 榮威W5 17.18 - 29.88萬 詢底價>>
微軟surface 華碩TAICHI 21 佳能60D 佳能550D 佳能6D 小米1S青春版 三星i9300 iPhone 5 小米手機2 Galaxy Note II HTC Butterfly win8 駕校一點通模擬考試2013 三星I9300 魅族MX2 OPPO Find5 三星I9220 華為U9508 HTC One X LG Optimus G Pro 索尼L36h 尼康D7000 富士X-E1 富士X-Pro1 富士X100s 奧林巴斯E-M5 聯想Yoga13 聯想Y480N ThinkPad X230 三星530U 蘋果Pro 富士通UH572 三星GALAXY Note 華為MediaPad 10 FHD mwc2013 idf2013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