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謳歌ILX 2.0L精銳版 名廚主理不同凡響
● 動力總成:沒驚喜 但也算稱職
ILX的2.0L發動機與思域上面搭載的是同一款機型,雖然型號一樣,但運行起來似乎會更平順一些,也有可能是錯覺。對于經濟型車來說,這款發動機是夠用有余的,但如果用在豪華車型上,則顯得有點捉襟見肘了,即使面對大眾的1.4T車型也有心無力。可這也不代表這車就無法快起來,只是NA發動機要吊著高轉走的特性對于駕駛員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但這往往會被定義為危險駕駛。
我保證下一代ILX一定會把這個變速器換掉!開玩笑啦,但這樣的機率應該是很大很大的,在今年的本田大會上,媒體朋友們已經試駕了1.5T的ILX,估計用的是全新的CVT變速器,性能表現應該會明顯由于目前的這款5AT變速器。還是老話題,這個5AT其實也不賴,只是相對來說,技術有點過于成熟而已。
大眾新速騰掀起的后獨立懸掛改半獨立風潮引起一片熱議,這算是歷史倒退嗎?其實真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運動性方面,獨立懸掛理論上可以有更好的表現。雖然結構上ILX的后懸掛與思域很相似,但其實調教上工程師花了更多的功夫,所以出來的效果也是思域無法比擬的,起碼原廠狀態的思域是這樣。
● 駕駛感受:駕駛和行駛質感都不錯
還沒上車我就一直跟自己說,“這不是思域...這不是思域...這不是思域...”但理性告訴我,我的目的就是找出它開起來到底有什么地方和思域是不同的。雖然配置表上ILX和思域的后懸掛連名稱都不一樣,但實際上還是高度相似的。這是說兩個車一樣的節奏嗎?顯然不是,共用平臺是個很表面的說法,底盤不是一塊實心鐵,所以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在適當的地方提升強度,橡膠襯墊的硬度和角度調一下,懸掛的幾何參數或者四輪定位稍作變化,出來的整體效果也可以是翻天覆地的。ILX行駛起來底盤和車身都更結實,整體感更強,尤其是在施工路段,坑坑洼洼的,面對連續的顛簸車身都沒有發出一絲異響,換作是思域肯定沒這么淡定。
說完底盤再來看看懸掛的調教。其實日常走鋪裝路面的話,ILX和思域的差異并不大,都是很舒適的調教,濾震效果都很好。但在極限一點的情況下,兩者的差異就顯露出來了,ILX的韌性會強很多。在整個重心變化的過程中,懸掛系統都在協同努力讓車身保持平穩,避震器有足夠的力氣吸收彈簧的余震,讓車身的每一下動作都干脆利索。這么說或許有點教科書,每輛車的懸掛系統都是這樣工作的。但同一份試卷,每個考生都會有不同的成績,自然會有優劣之分,對車來說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只做一個動作的話,或許差異不大,但組合拳地來的話,性能高低立馬分曉。經濟型車只需滿足代步的需求即可,但豪華品牌的出品就必須讓開和坐的人都感到舒服,有質感,這樣才能讓人覺得物有所值。
韌性是什么東西?有什么用?轉向、加速或者制動的時候車輛重心都會發生變化,車身姿態也會隨之而變,出現側傾或者其他現象,然后回正。韌性就是指車輛重心變化時的那股阻尼,如果沒有了這股阻尼,重心變化過快的話,不單只舒適性當然無存,車輛行駛的穩定性能否保持也是個問題。慢速行駛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太明顯,如果動作大點,或者速度快點的話,那效果將會以幾何級數放大,同時這對車輛的極限性能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以駕駛員的身份來看,ILX還有一個方面值得一提的,就是轉向系統的調教。助力轉向系統調得好不好,不是由轉向力度的輕重決定的,太輕的會像游戲機,太重了又怕被人說自虐狂。除了力度適中之外,路感和車輛實時狀況的回饋都是很重要的環節,這直接決定車輛和駕駛員之間的同步效率,也就是人車合一到底能達到怎樣的水平,ILX在此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雖然無法和跑車的水平相比,但在確保舒適性的前提下,ILX的重心轉移速度和方向盤的轉向角度能夠實現同步,也就是車身動態能夠跟上駕駛員指令的意思。無論開快還是開慢,ILX都能讓人感覺順手,駕馭起來有質感,這方面會優于同級的CT200h。
最后說說2.0L ILX的動力表現吧,相比價格更高的混動版本,動力表現確實要更好一些,但驚喜就沒有了,推背感與之無緣。不久前,我們同事曾從智剛去完日本參加今年的本田大會,試駕過裝備全新1.5T發動機的ILX,他的說法是動力會有明顯提升,但釋放的過程很平順,脾氣一點也不暴躁。好吧,ILX注定是斯文型的運動車,如果你還是想念那種貼地飛行,發動咆哮著的駕駛感受,可以去跑兩圈卡丁車,順便健健身。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