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 上汽雙龍救不救也難
259億韓元打水漂?
上海汽車(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這家開創了中國海外并購紀錄的中國汽車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1月9日雙龍公司表示,8日在上海召開的董事會中,為了應對流動性危機,成為能夠持續成長的企業,決定申請企業回生流程(即法定管理,在法院主導下,調整股東、債權人等利害關系人的法律關系,促使面臨危機的企業恢復經營的一種法定程序)。一旦雙龍正式進入回生流程,將意味著上汽在雙龍中的權益不能得到保證(約為18.51億人民幣)。
韓國媒體1月3日報道,韓國雙龍汽車公司最近從母公司上汽處,獲資259億韓元注資。不過,它還不足雙龍的工會成員希望支付的拖欠工資數目(總計有290億韓元)。
上汽相關人士解釋,這個259億韓元的注資,是根據2008年新的協議執行的,主要是幫助雙龍進行新車型研發。但后續事宜沒有進一步透露。
2003年年底,當上汽帶著一股新鮮的熱情參與海外并購的時候,或許沒有想到今日的困境。
彼時,作為新進入《財富》全球500強的企業,上汽集團將此次收購看做是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的關鍵步驟——若收購成功,不僅進一步擴大在海外汽車行業的勢力,而且,也會獲得雙龍的SUV和其他車型生產技術,對上汽開發自主知識產權車型提供強大支持。
雙龍汽車(其前身為東亞汽車公司)創立于1954年,1986年并入雙龍集團,1988年更名為雙龍汽車公司。雙龍汽車公司主攻中高檔四驅越野車和轎車市場,是SUV方面的領先制造商。1997年,雙龍汽車公司因資不抵債而被大宇收購,1999年大宇集團解散時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上市公司。其后,韓國債權銀行團控制了該公司,2003年,雙龍債權銀行團決定將手中55.4%的股權出讓。
2004年7月,上汽集團與韓國債權團在首爾簽訂了收購雙龍的諒解備忘錄。2005年1月,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韓國雙龍汽車公司的股權交割手續,獲得雙龍汽車48.92%的股份,正式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在上汽要大干一場的時候,油價的持續上漲,造成SUV市場的下滑。另一方面,不斷出現的韓國工人罷工也困擾著完成收購之后的上汽,上汽戰略在雙龍內部如泥牛入海難以前行。2008年的金融海嘯更加劇了雙龍的困境。2008年3季度公司業務虧損已超過1000億韓元。
如此看來,上汽的259億韓元對雙龍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美國彭博通訊社報道,韓國平澤公司一人士2009年1月2日表示,雙龍公司拖欠韓國產業銀行約240億韓元,貸款人上月(2008年12月)已表示,與其采取措施清算,還不如進行債務重組,前提是上汽集團必須退出。
上汽在2008年12月曾經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對雙龍汽車經營造成較大影響。目前上汽和雙龍正積極尋求韓國政府以及債權銀行的支持。不過,無論是去是留,上汽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據了解,當年收購雙龍曾花掉上汽約5900億韓元(約合30億元人民幣)。
“上汽的初衷是拿到技術,而這幾年來,國產計劃一推再推,這是上汽收購初期沒有想到的。”上汽一位內部人士無奈地說。科爾尼(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孫健表示,如果海外收購做得不好,反而會被拖累。
現在,上汽就面臨著這樣的考驗。目前的上汽雙龍救不救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