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遭遇調整但仍舊樂觀 大家無須慌張
4月車市相關數據的出爐,給了不少媒體和專家發表高見的“良機”,鼓噪“拐點論”者有之,直斥“拐點論”無聊者有之,中國汽車市場剛剛在北京車展積聚而起的一點信心,就在這突如其來的“拐點論”爭執中化為烏有,再加上宏觀經濟面最近遭遇的諸多不利情況,有媒體和專家甚至開始對2008年中國車市的前景也悲觀起來,情況真的這么嚴重?我看未必。
首先,中國經濟繼續增長的大背景至少在今年不會有變,CPI的持續居高不下、國家銀根的緊縮、汽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包括此次突如其來的四川地震……表面看來,種種因素似乎都在指向對市場不利的一面,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政府在應對這些不利因素下表現出來的魄力和信心。四川大地震爆發之后,國際社會對中國2008年經濟走勢的判斷也只是將中國GDP的增速調低了0.2個百分點,而仍然維持在GDP增長8%以上的高位上,這意味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仍然持樂觀態度,中國的國家宏觀經濟仍然處在一個健康快速的增長通道中。
其次,從汽車市場而言,2008年我們遭遇的種種困難只是將中國車市由2004年~2007年每年增長20%的“快車道”拉到10%的“行車道”這個過程提前了而已,是“換車道”而不是“開倒車”。可以想見,即使我們今年不遭遇這種種困難,基數日益龐大的中國車市(2007年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達到800萬輛,位居全球第二)想要繼續維持每年20%以上的增速也已經時日不多,在下一個時間點,它仍然會主動切換擋位以確保整個市場的平穩行駛。畢竟,目前沒有一個國家的汽車市場,在有中國這么大的市場基數的前提下,仍然能夠保持在8%以上的增速。
現在的疑問是,如果從1999年算起,中國車市在超過30%的年增長率上呆了5年左右,在20%的增長率上可能將呆4年(如果今年仍有20%的話),那么在10%的車道上,我們能夠行駛多久,以及我們是不是已經開始進入這條車道,這也許才是下一階段我們要討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