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品三國” 2008年汽車江湖誰主沉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公元208年,赤壁一役,面對孫劉聯盟,曹操敗走華容,魏蜀吳三分天下格局初顯。然時過境遷,又一場以圖謀天下為各自終極使命的霸業之戰重新開啟。
公元2008年,中國汽車市場,雖沒有了“羽扇綸巾”,但“雄姿英發”的車壇巨頭,仍在“談笑間”把中國車界攪得“灰飛煙滅”。
縱觀中國車界幾重勢力,大有當年三國鼎立、皇圖爭霸之勢。而交戰間,又涌現了重整并購的幾個狠角色。
第一重勢力名曰“曹魏”,代表企業有強勢的跨國車企——美系克萊斯勒、歐系PSA。
克萊斯勒和PSA來到中國的時間并不算晚,但多年下來,在中國卻很難得志。不過,誰也無法忽視這些來自全球第一陣營的勢力,雖然經歷了坎坷,但“奉天子,修耕植,畜軍資”,他們仍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于是,PSA“順應”政府,挾東風北進收哈飛;克萊斯勒全球失意,卻暗度陳倉重修與北汽、奇瑞的關系。“曹魏”之中定有高人,否則,他們如何知道惟此“霸業方可成也”。
2007年的中國車界,第二重勢力名為“東吳”,代表企業有一線自主的一汽、上汽和奇瑞。
孔明先生謂之曰:“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想想便是,一汽、上汽作為94版本 “三大三小”產業政策的最惠者,歷經13年的發展已經變得“不可與爭鋒”。至于奇瑞,雖尚弱小,但政策傾斜,也讓他變得不可“輕圖”。然而,若想憑“東吳”之力北拒“曹魏”,則明顯時機未到。
東吳名臣魯肅進諫曰:“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待北方“多務”(多事,麻煩纏身)之時,再“據而有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也。”恰值2007年,北方果然有隙,國內大興做大自主品牌之風,政策版“隆中對”應時而生。這才有了激蕩車壇的上南合并、一汽上伐和奇瑞謀變。
中國車界第三重勢力名為“蜀漢”,代表勢力有正在崛起的二線自主二江(江淮、江鈴)、二長(長豐、長城)和吉利、力帆。
處于“曹魏”和“東吳”合圍之下的“蜀漢”偏居車界最下層,稍有不慎,必定大勢不保。如此危機,就如諸葛亮所言:“將軍既帝室之胄(六者力擎自主大旗),信義著于四海(有一定的品牌優勢),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靈活的營銷策略),天下有變,則霸業可成矣。”如此便有了,“內修政理”(戰略轉型)、“六出祁山”的伐謀之戰。
亂石崩云,驚濤裂岸間,三股勢力烽火連天——曹魏取上位,東吳謀擴張,蜀漢圖發展,三足鼎立之勢躍然入目。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成帝業者,2008各將江湖呼嘯而來!
相關新聞:
話說車界大勢 品汽車“三國”“諸侯”!
汽車江湖三國曹魏篇戰事點評 重建的力量
汽車江湖三國曹魏篇之———東雪南下
2008汽車江湖三國曹魏篇之:戴-克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