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緩上市
今年7月15日,一汽集團迎來54周歲生日。當日發布的《一汽集團公司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以下簡稱《綱要》)為一汽的未來獻上了最好的生日禮物。《綱要》顯示,到2015年,一汽將在自主研發及創新方面投資130億元,其中產品開發費用約88億元;研發能力建設費用軟、硬件設施投入25億元;科技開發229項重點技術項目投入約17億元。竺延風說,一汽對《綱要》的框架和內容進行了十多輪修改,目標只有一個,“在《綱要》的指引下,一汽集團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通過科學技術的整體進步,全面形成有競爭優勢和完整體系支撐的自主創新能力。” “這些努力非常可貴,”賈新光頗為遺憾地表示,“可惜他沒辦法在任期內完成這些目標。”
去年3月,竺延風向外界透露了一汽集團將整體上市的消息。然而,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內,無論媒體和業界如何鼓噪和分析,一汽集團在年內整體上市的計劃并沒有實現。
12月11日,一汽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一汽夏利(000927.SH)發布公告稱,公司向一汽豐田公司轉讓天津豐田沖壓部件公司和樹脂部件公司的股權。此消息一經發布,便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此舉是一汽為實現整體上市而進行的資產關系理順的動作。“那只是在敏感時期的聯想式判斷。”中信證券分析師李春波認為,這和一汽整體上市并沒有任何關系,況且隨著竺的離任,一汽整體上市的步伐或將放緩,“畢竟新領導上任后還會對原來的策略進行修正。現在一切都看不清楚。”
我們從一汽集團內部獲得的消息也證明了這一點。據一汽內部人士透露,一汽整體上市的計劃將暫時擱置,“里面涉及到很多問題。”他不肯透露更多的細節。
“后竺”時代
人們現在同樣關心的是,誰將接手這家有著五十多年歷史、十萬名員工、巨大社會責任的大型國有企業。此時,徐建一出現在我們面前。
“徐建一肯定會過來,但是否會全面接過竺延風現有職權,現在還不能確定。”有了解這次人事變動內情的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徐建一與竺延風已是相當熟識。二人曾長達20年共同為一汽集團服務,彼時徐曾做過竺延風的副手。據一汽人說,在1999年誰接耿昭杰的班時,二人還曾有過一番PK的經歷。
年齡較長的徐建一也是一汽“老人”,進入一汽后,歷任一汽-大眾副總經理,一汽集團公司總調度長,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還曾兼任一汽轎車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直到2003年11月,他才出任吉林省省長助理(現為吉林省省長助理、省政府黨組成員,吉林市委書記)。有業內人士評價,徐在一汽任職期間,對一汽最大的貢獻是主持完成了一汽與馬自達的技術合作項目。
在后竺延風時代,一汽集團無論如何實現整體上市和發展自主是新任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一汽的整體戰略不會有大的變化。”在賈新光看來,由竺一手確立的產品開發體系不會有調整,“因為一旦停下來,損失就大了。不過,紅旗問題無論如何要解決。”現在對一汽來說,最要緊的是盡快拿出能夠為一汽帶來沖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增利(增加盈利能力)的新紅旗車型。
“要正式宣布新領導的任職要等到明年1月。”一汽集團黨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說,到時一切答案將水落石出。
相關鏈接
苗圩:從政樣板
1997年,技術出身的苗圩,由機械工業部副總工程師調任東風汽車公司黨委書記,兩年后,擔任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開始全面執掌東風汽車。入主東風后他進行了一系列改制,東風的業績從其上任之初的虧損5億元到2002年實現利潤近60億元。
2003年7月苗圩主導東風與日產實現全面合作,組建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這是國企改革的一次新型探索,有人稱之為東風模式。此后,東風還把與雪鐵龍的合資提升到了整個PSA(標致-雪鐵龍)集團的層面,并組建了東風悅達起亞、東風本田等整車合資企業。
2004年苗圩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當年“亞洲之星”。
2005年5月26日,中共武漢市委召開全體領導干部大會,會上宣讀了中共中央決定:苗圩擔任湖北省委委員、常委、武漢市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