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選擇了一個取意為“順”的日子后,東風日產新車TIIDA在廣州車展前三天正式上市。而此次新車產品升級,東風日產并未刻意將其分為“新騏達”、“新頤達”兩個不同的角色,在整體的TIIDA品牌之下,兩廂的“新騏達”與三廂的“新頤達”上市新車被重新整合。
兩廂新騏達(資料圖片)
這款對于東風日產而言堪稱標志性的車型,將成為日產在中國市場拓展的一個重要節點。
50%的TIIDA
作為東風日產的主力車型,TIIDA系列在2006年以每月過萬的銷量占據了東風日產整體銷量的半壁江山。2007年1-10月,東風日產總銷量為217300輛,距離其初期設定的3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仍有8萬輛的差距,而這一數字是東風日產在2003年發布的擴張計劃的里程碑式數據。
“11、12月是年底的銷售旺期,我們距離原定目標不遠。”現任東風日產乘用車總經理大谷俊明說。作為中方代表,供職于東風日產多年的副總經理任勇的回答似乎更加穩妥一些,“加鄭州日產,東風日產30萬輛的目標一定可以完成。”
在這個關鍵的30萬的問題上,大谷與任勇對于30萬輛的范圍略有分歧。或者按照這兩個不同的范圍,東風日產在年底所要發布的結局會有所不同。但無論如何,TIIDA作為東風日產主力車型的格局并未改變,在新TIIDA上市之后,這一格局還將更加穩固。
“20多項改變全部來自于東風日產花都研發中心,而這些改變只針對中國市場。”東風日產銷售總部副總部長陳斌波對本報說。陳斌波透露的信息表明,東風日產的研發中心看來已經初具實力。
研發逐市
而東風日產的整體品牌營銷策略也在配合著這個研發中心的核心研發工作。日產全球的品牌形象為“SHIFT THE FUTURE”(超越未來),這一品牌形象在日產在2007年之前所有產品的形象廣告中廣為推廣。
而這一整體品牌策略正在悄然改變。全新一代天籟上市時,東風日產將其品牌策略定位為“SHIFT THE LUXURY”,意為超越奢侈,追求品位。而新TIIDA上市,其產品又被定位為“SHIFT THE FASHION”,意為超越時尚,追求價值。
任勇對我們透露,東風日產今后的車型都將采用這一模式來進行產品定位。而對于東風日產而言,在中國這個迅速成長、變換莫測的市場環境之下,針對中國市場不斷進行產品升級成為其發展進程中的核心任務。
而每每升級換代,SHIFT便不可避免。中國公關部品牌部總監入江敏光說,日產的SHIFT,便是跳出每個車型的競爭格局,提供不同于該格局的產品價值。
“這只是一種期許,在中國目前的消費環境下,天籟是LUXURY的,TIIDA也是FASHION的,但日產針對中國市場所做的改變既是市場擠壓的結果,也是整體趨勢。”汽車分析師郭宇如是說。
合資研發時代
TIIDA只是合資公司針對中國市場本土研發的其中一員,其他的幾個企業還包括上海大眾、廣州本田、東風雪鐵龍和上海通用等。
上海大眾最初針對本土市場的研發是桑塔納,作為帕薩特的前身,桑塔納對上海大眾的崛起做出了莫大的貢獻。在普桑銷量出現下滑時,上海大眾在合資德方的幫助下將其升級為桑塔納2000,而隨后的桑塔納3000,由于中方人員的大量參與,桑塔納3000被業界普遍視為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合資自主品牌轎車。而新POLO在產品本土化改造之后,乖巧中略顯張揚的外形使其迅速改變了此前銷售疲軟的市場形象。
廣州本田的思迪,是思域花落東風本田之后,在飛度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升級的一款車型。
上海通用的君越與凱越,都是合資研發產品升級的典型代表。本次廣州車展上海通用展出的概念車“未來”,進一步夯實了上海通用泛亞研發中心在通用全球研發中的地位。
在上文提到的三家企業之外,目前合資研發升級產品面世最多的恐怕非東風雪鐵龍莫屬,從早期富康升級版愛麗舍,到新近上市的雪鐵龍凱旋、C2,都是東風雪鐵龍針對中國市場量身升級的幾款產品。愛麗舍已經逐漸取代富康,其與富康幾乎相差無幾的價格使其成為新富康當之無愧的取代車型;C2在同級小車型中因其炫酷的動漫形象走俏;而凱旋因其出色的設計理念成就了一款中國首發的全球性車型,并憑借其堡壘式的安全形象賣到了歐洲。
顯然,中國汽車市場的合資研發風潮正在深入,這種深入包含了跨國公司對于中國文化的妥協,文化的概念又包含審美、消費心理等因素。而深入的背景仍是這個繼續在迅速增長的巨大的市場,這個市場已經變得越來越殘酷。改變,已經成為生存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