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有個“限折令”,車險保費(包括交強險)優惠底線是30%,不過市場上不乏叫賣6折、5.5折、5折保險的不計其數。究其根源,不同的保險銷售渠道影響了保費(包括交強險)的高低。車險的購買渠道無非是直接找保險公司、委托4S店代理、保險代理機構或代理人三種。但是,新車車主在購買保費(包括交強險)時卻往往能碰到完全不同的保費報價。
讓我們來比較一下這三種渠道的打折幅度
直接找保險公司:
最低享受7折優惠,交強險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無任何優惠。如果你通過網絡或者電話直接向保險公司投保,商業險在保監會批準的7折優惠范圍內還可提供15%的優惠。眾所周知,在4S店上保險是屬于費錢省事型的,基本上沒有什么優惠,但出事故時維修比較方便。而在一些保險代理機構那里,折扣就五花八門了。
找車險代理機構:
如汽修廠、養護店,或者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很多人都把保險業務員等同于保險公司雇員,其實根據保險業的慣例,代理銷售人員和保險公司是合作關系而不是雇傭關系),商業險優惠幅度能低到5折,甚至連保監會多次明令禁止打折的交強險,以小汽車交強險1050元的標準保費為例,就有820元、740元、680元等多種“優惠”價格。
保險代理方為何能夠給出車友如此大的折扣呢?天津一位保險代理商蘇先生說:“實際上,就是把我們的傭金作為優惠返還給消費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險業務員表示,他們如果完成任務,預計能拿到2000元至5000元的半年獎,扣除墊付的保費,還能有賺頭。所以就有業務員墊付保費,以“交強險打折”的名義引誘客戶投保商業車險。
直接代理機構和業務員:
低至5折的優惠幅度似乎最具誘惑力,但也最具風險性。網友駱駝說:“找代理機構或者業務員買保險確實價格優惠,但一定要看好他是否有代理資格,以免遭遇欺詐。”
最常見的就是“偷梁換柱”,代理人將保險人的私家車填寫成“單位車”,享受企業車輛投保的較低費率,可一旦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勘查時發現保險人車輛的性質是私家車而非企業用車,就可能拒絕賠付。投保人就會因此貪小便宜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