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剛開始,廣大車主就迎來國家發改委送來的一份“大禮”。1月14日,國家發改委宣布下調部分成品油價格,將汽油價格每噸降低22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降低90元,受此影響,廣州市場上油價應聲而落。
盡管和國際油價近半年來30%左右的跌幅相比,發改委本次油價下調的幅度相當小,但由于本次油價調整適逢國家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可能在近期出臺的關口,本次油價調整的背后指向已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關注。
1月11日,國家商務部網站掛出消息:商務部定于1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召開由各部委及三大石油巨頭等在內的全國石油市場管理工作會議,全面部署2007年石油市場管理工作,專家表示:本次商務部會議,可能和國家即將出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密切相關。國內成品油管理機制在長期以來的爭議聲中,悄然走到了新的拐點。
車主嫌降得少 商家說沒感覺
1月14日,國家發改委宣布下調部分成品油價格,將汽油價格每噸降低22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降低90元,受此影響,廣州市場上油價應聲而落,90號汽油每升下調0.17元至4.41元,93號汽油每升下調0.19元至4.75元,97號汽油降幅最大,每升下調0.2元至5.15元。這是國內油價在經過20個月左右的四次上漲之后,首次出現下調,盡管本次下調幅度不大,但依然引起了多方爭議。
馮先生向記者表示:“漲了這么多次現在才降一次,還這么小,有什么意義?”
爭議的焦點指向油價下調的幅度,1月16日,正在天河加油的馮先生向記者表示:“漲了這么多次現在才降一次,還這么小,有什么意義?”
馮先生的話代表了多位車主的心聲,在國內某門戶網站即時推出的網上調查中,截至1月16日中午12時,在總共40760名參與者中,有高達36706名調查對象對本次油價下調的幅度表示“不滿意”,比例超過九成。
“這么多人不滿意是有原因的,實際上國際油價早在去年8月就開始往下走,從最高峰的每桶80美元左右一路跌到去年年底的60美元,在去年12月底至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更是從每桶60美元左右跌到52美元左右,跌幅達到13%,而我們目前的油價還是根據國際油價每桶70美元時制定的,這么小的降幅當然不能讓人滿意了。”北京汽車工業發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師賈新光這樣對記者說。
東風日產企劃傳播部部長鄭愛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車主在買車時已經對油價做好了承受的準備,“不可能因為油價高就不買車,也不可能因為油價降了就買車!
上周,多家汽車廠商經銷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油價下調幅度有限,對車市沒有明顯影響。
東風日產企劃傳播部部長鄭愛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車主在買車時已經對油價做好了承受的準備,“不可能因為油價高就不買車,也不可能因為油價降了就買車,再說,這次油價降的幅度也不大。”
鄭的觀點代表了多數汽車廠商和經銷商的觀點,上周,記者走訪了黃石東路、黃埔大道、白云大道等廣州主流汽車賣場,多位意向買車者和經銷商都向記者表示,油價降幅小,對市場的影響相當有限,南菱汽車城副總裁向寒松說:“基本上看不出油價變化對車市的影響,經銷商也普遍沒有針對油價下降進行專門的宣傳和促銷。”
未進入降價通道
對車主來說,目前最為關心的可能還在于:在國際油價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國內油價是否已經進入降價通道中,還有沒有繼續下降的可能?
表面看來,車主的希望不無道理:國際市場上,1月19日,國際油價在跌至52美元后繼續下降,目前已經降至每桶50.48美元,是2005年6月以來的最低點。紐約期貨市場上,盤中甚至一度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是近19個月以來最低的價格,受此影響,倫敦期貨石油價格亦跟隨下跌。有專家預期,照此發展下去,國際石油價格將很快正式跌穿50美元。
“在國際油價仍在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國內油價還存在再度小幅下降的可能,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油價就進入降價通道中”,賈新光分析說。
“油的問題在國內太敏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不能僅僅根據某一兩個因素就下結論!辟Z進一步表態。
和專家的分析基本相同,油價未來的走勢在供應商那里得到更為清晰的回答,1月16日,中石化董事會秘書局副主任黃文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油價下調并不意味著國內油價已經進入下降通道中,事實上盡管國內油價近年來的確調高過幾次,但目前國內油價比國際油價還是低,按理說這次油價下降就不該調!
在解釋為什么“不該降而降”時,黃表示:這完全是讓利給消費者的行為,但據此就表示“國內油價進入下降通道”的提法,并不確切。
資料連接
原油成品油定價機制三次改革
第一次:1998年6月3日,原國家計委出臺《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規定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個集團公司之間原油交易結算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價格由原油基準價和貼水兩部分構成。
其中原油基準價由原國家計委根據國際市場相近品質原油上月平均價格確定,貼水由購銷雙方協商確定。
汽、柴油實行政府指導價,由原國家計委按進口完稅成本為基礎加國內合理流通費用確定零售中準價,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在此基礎上在上下浮動5%的幅度內確定具體零售價。
第二次:2000年6月份起,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階段,即國內成品油價格參考國際市場價格變化相應調整,當時參考的是新加坡市場油價。
第三次:2001年11月份起,國內成品油價格接軌機制進一步完善階段,主要內容是由單純依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改為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新機制“廬山真面目”難現
“如果國際油價維持在54~55美元之間甚至更低的話,那么成品油定價機制就將面臨最好的出臺時機!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韓學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
頗為巧合的是,就在行業專家紛紛向記者作出成品油定價機制正面臨最佳出臺時機的判斷的同時,1月11日,國家商務部網站掛出消息:商務部定于1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召開由各部委及三大石油巨頭等在內的全國石油市場管理工作會議,全面部署2007年石油市場管理工作。
1月16日,北京汽車工業發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商務部選擇在這個時候召開石油市場管理工作會議,意義重大,“應該和新的成品油定價管理機制有些關系”。
不過,有關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廬山真面目”當下并未揭開。有關定價機制的方案,最早的一個版本是去年一季度發改委廣州會議時曝光的征求意見稿,此后,新機制數易其稿,至去年10月發改委召開成都會議期間再度提交業內討論。
依照去年12月的最新說法,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可能不再“盯住”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而以布倫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納斯(Minas)三地原油價格為基準。這個定價機制在業內也被俗稱為“原油定價法”。
盡管現在尚無法確定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主要內容,“但縮短與國際油價接軌的滯后期,應是改革目前的定價機制的重要方面!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的一位專家說。
但也有專家認為,上述定價機制仍存在瑕疵。“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國內油價變化的頻率會明顯加快,給社會生活帶來一系列難題”,賈新光說,“石油價格由于牽涉到太多方面的利益沖突,現在還很難說已經有了好的解決辦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不會是在現在基礎上傷筋動骨的改動!
去年年中以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油價進入降價通道。
近年國內成品油調價之路
2005年:
3月23日 上調汽油出廠價格每噸300元;
5月10日 上調柴油出廠價格每噸150元;
5月23日 降低汽油出廠價格每噸150元;
6月25日 上調汽油出廠價格每噸200元;
上調柴油出廠價格每噸150元;
上調航空煤油出廠價格每噸300元;
7月23日 上調汽油出廠價格每噸300元;
上調柴油出廠價格每噸250元;
上調航空煤油出廠價格每噸300元;
2006年:
3月26日 上調汽油出廠價格每噸300元;
上調柴油出廠價格每噸200元;
上調航空煤油出廠價每噸300元;
5月24日 上調汽、柴、航空煤油每噸500元;
2007年:
1月14日 汽油出廠價格每噸降低220元;
航空煤油出廠價格每噸降低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