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鴻曾經考察過吉利汽車研究院,對吉利的研發能力和研發水平給予高度贊揚。他說,吉利汽車的優勢是自主品牌、自主研發、零配件便宜、成本低,款式也很新穎,在馬來西亞一定很好賣。他介紹說,馬來西亞1.1至1.3升排量的小轎車每年市場需求15萬輛,進口1萬輛吉利汽車只占市場份額的不到7%。馬來西亞1.6至1.8升排量市場需求17至18萬輛,吉利的自由艦和另外兩款正在研發的新車型款式很新,做的非常好,每年銷售3萬輛絕對沒有問題。隨著雙方合作的深入,產量會進一步擴大,還可以出口到其他東南亞國家。
馬來西亞政府對吉利項目給予了大力支持,進口吉利汽車的馬來西亞公司已經獲得了政府的進口許可。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陳廣才表示,非常歡迎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到馬來西亞投資建廠,馬來西亞交通部十分重視這一項目,并將全力支持該項目的進展。陳廣才還與李書福等人一起考察了合資建廠的廠房場地。馬來西亞人力資源部部長馮鎮安博士表示,政府將在給予吉利汽車專家和技術人員來馬來西亞工作提供方便,并幫助合資企業培訓當地技術員工。
吉利汽車,準備好了嗎?
李書福認為,進軍馬來西亞只是吉利汽車開拓國際市場的第一步,通過這個項目積累經驗,鍛煉隊伍,以便今后更好地去開拓其他國際市場,實現他提出的讓吉利轎車走遍全世界的宏偉計劃。
吉利汽車在中國的汽車企業中還是一個小弟弟,在開拓國際市場中人才準備、技術準備、產品準備、營銷準備、以及售后服務準備做的怎么樣,有什么優勢呢?
李書福認為,在這些方面吉利汽車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他說,吉利在進軍汽車領域以前,有十幾年摩托車制造歷史。吉利一直很注重人才培養,建立了自己的汽車技術培訓學院,專門培養高級技工。吉利的國際營銷隊伍素質也很高,有不少是海歸人士。
在技術準備方面,吉利汽車在與國際汽車業巨頭技術合作的同時,一步也未放松對自主研發實力的培養。2003年以來先后與韓國大宇國際株式會社、德國呂克公司、意大利汽車項目集團等國際汽車巨頭展開技術合作,使吉利的研發水平迅速與國際水平看齊;同時加大對研究院的投資,先期投資3.5億人民幣興建研究院,目前已完成試驗區和研究區,擁有造型室、試驗試制車間、發動機試驗室、整車試驗室、國內首家100%加載100%載變速箱試驗室、快速成型中心一車間(內外飾及結構驗證)、快速成型中心二車間(預樣車驗證),并建有國內第一流的可以完成歐Ⅲ排放的環境試驗室艙,零部件試驗室,可完成主要零部件的各種性能和可靠性試驗,專門的材料試驗室也已經建成。
吉利還請來原韓國大宇國際副總裁沈奉燮出任研究院副院長主管研發工作;目前吉利汽車研究院已經成為一家專門從事汽車、摩托車產品研發和經濟研究的汽車科研機構,能夠從事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等新產品的研究、開發、驗證、確認工作,是中國唯一一家具有整車開發設計能力的民營開發企業。這一切使吉利完全具備了自主研發能力,吉利儲存的新車型完全可以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也具備了真正走出國門辦廠的實力與資本。
2005年5月,吉利成功實現香港上市,并迅速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經營模式和管理體系,在管理層次上也有所提升。
李書福說,目前有許多國家希望吉利前去開展散件組裝或投資設廠,但是眼下首要的任務是搞好馬來西亞項目。由于馬來西亞是右舵車,吉利現有的車型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造。駕駛艙、儀表板,包括許多摸具都需要重新設計和制造。他肯定地說,今年9月第一批右舵吉利轎車將正式下線,今年將有3000輛吉利轎車整車出口到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項目的成功簽約和執行,使吉利汽車實現了多年的夢想,從而真正走上了國際化道路,有理由相信,實現“三分之二出口”的宏偉目標也將為期不遠,李書福的出口宏圖終將美夢成真,如愿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