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轎車廠家一再強調性價比,雖然有識之士也一再呼吁要理性消費,但在當今的汽車市場上,尤其是在消費者心目中,價格依然是選購轎車的最主要因素。
消費者看中價格本身沒有錯。作為除住房以外最昂貴的大件消費品,轎車價格雖已連年大幅下降,但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仍然是需要好好掂量的一筆大開銷,誰都會希望車價越便宜越好。經過去年的一番較量,長期在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逐漸找到了做
主人的感覺,群體性持幣待購也開始彰顯威力,廠家被迫一再擎起“降價大旗”,買車人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蓡栴}是,消費者一味關心價格,忽視產品真實的性價比,也給我們的轎車市場和轎車產業帶來了隱憂。
首先,轎車是一種特殊的消費品。在一次完成購車投資后,日常的用油、保養、維修仍然是一筆不小的花費,而且是一筆長期的花費。轎車的技術含量、經濟性、安全性,以及廠家所提供的服務,不僅決定著轎車使用費用的高低,在未來二手車轉讓時,也起著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買車時,只是在車價高低上斤斤計較,卻忽視車輛的燃油經濟性、質量可靠性、零配件價格、維修保養的便利性等因素,未來使用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尷尬。
其次,一談汽車就是價格,一提競爭就是降價,汽車市場長期彌漫著“價格大戰”的硝煙,我國轎車工業勢必陷入低層次價格競爭的泥潭。不要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將成為一句空話,如果消費者對汽車降價的期待超越了廠家的承受能力,廠家為降低成本被迫在消費者看不見的技術、質量標準上動起手腳,不僅消費者吃虧,我國汽車產業也將陷入可怕的誠信危機。這當然是我們不愿看到的結果。
由非理性到理性,進而由理性到成熟,是汽車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汽車工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消費者、廠家都出現了一些回歸理性的苗頭,那就是不僅關心價格,更關心轎車的真正價值。在他們眼中,汽車真實的性價比不僅包含價格、質量可靠性、技術性能,更包含使用成本、車輛殘值、安全性能和服務;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只是價格競爭,而是包括研發、采購、生產、物流、營銷、服務在內的汽車產業全價值鏈的競爭。汽車消費的理性訴求雖然還遠非主流,但這種趨勢卻值得汽車業界關注,如能加以正確引導,我國汽車市場將有望盡早回歸理性。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