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03年12月16日當天,我們就向國家發改委、國資委作了匯報,在12月18日,藍星又向國家發改委、國資委作了詳細的書面報告。”張肅泉說。
原本,藍星將于2003年12月22日就收購
雙龍48.92%的股權與
雙龍簽署意向書。但在12月21日,就在張肅泉準備起身前往韓國漢城之時,國家發改委一位負責人突然打電話告訴他先不要去,藍星需要就此事再做詳細的匯報。
2003年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藍星暫不能去韓國與雙龍簽署該意向書。就在同一天,上汽集團對外宣布,上汽集團是國家發改委批準的惟一一家獲準收購韓國雙龍汽車的企業。同時,國家發改委在上汽集團申請競標收購雙龍汽車的批復中,還明確要求上汽集團做好法律和財務方面的準備,依據相關法律條文盡快實施對韓國雙龍的收購工作。
而此時國家發改委給藍星的建議是,希望上汽與藍星能夠聯合收購韓國雙龍,“上汽集團采取‘走出去’的戰略,國家非常鼓勵,當時讓藍星主動與上汽聯系,看是否有聯合收購的可能性。”張肅泉說。
放棄 盡管國家發改委已作出這樣的批示,但藍星試圖收購韓國雙龍的努力仍在繼續,由于藍星成為收購雙龍的優先協商對象,引發雙龍內部爭議,擔心技術流失,并出現工會罷工等情形,藍星又多次派人去韓國就此事進行談判,在談判中藍星表示將保留雙龍目前的管理層,并承諾在工薪問題上與工會進行集體談判,這一事件才逐漸平息。
但在國內,收購雙龍的天平已逐漸向上汽傾斜。“這期間,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國資委出面,開了多次協調會,協調會上,藍星、上汽的領導都參加了,國資委對藍星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從全局考慮,由上汽去收購韓國雙龍。”
直到2004年3月份,藍星集團才最終決定放棄此次收購,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由于和雙龍汽車的債權人在收購價格等方面存在太多分歧,談判已陷入僵局,因此宣布放棄此次收購。
2004年7月23日,上汽集團宣布:上汽已正式獲得對韓國雙龍股份的收購權。這標志著中國汽車企業將誕生首例海外收購。
2004年7月27日,上汽與朝興銀行(CHB)就收購韓國雙龍汽車(SYMC)的諒解備忘錄達成了共識,并正式簽署備忘錄。根據備忘錄條款,上汽集團將成為雙龍48.92%股權的獨家優先收購者。
2004年10月28日,上汽集團和韓國雙龍汽車公司債權委員會代表朝興銀行在漢城簽署了雙龍汽車公司的最終買賣合同,上汽集團正式收購雙龍汽車股權。
尾聲 一位業內專家指出,跨國收購不僅僅是企業行為,而是事關國家利益的一次重大戰略。他舉例道,“在上汽與德國
大眾合作之前,上汽曾經到日本與
豐田、
日產等汽車公司進行過談判,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開出的價格居然驚人的一致。”
發人深省的是,在目前國有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參與海外并購重組之時,上汽與藍星此次同時競購韓國雙龍很可能會成為未來國有企業的一個范本,其中的很多細節非常值得參考和借鑒。
上汽成功收購韓國雙龍后,將使這個初進世界500強的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積累寶貴的經驗。藍星也不是失敗者,它的造車夢想依然在繼續,但是他們所演繹的故事卻給所有的國有企業上了一課,跨國收購,我們需要學習的還很多。
韓國雙龍股權收購戰始末 2003年10月16日,雙龍汽車及其債權銀團稱,將把雙龍汽車的股權出售給上汽集團旗下上海匯眾公司。
2003年11月初,中國藍星集團對外宣布,參與收購韓國雙龍。
2003年12月16日,雙龍汽車主要的債權銀行稱藍星集團成為購買雙龍汽車股份的優先協商對象。
2004年3月,藍星集團新聞發言人宣布因價格問題與雙龍汽車的談判陷入僵局,放棄此次收購。雖然此后藍星又推翻了這種說法,但是也沒有給出進一步的答案。
2004年7月23日,上汽集團宣布:上汽已正式獲得對韓國雙龍股份的收購權。這標志著中國汽車企業將誕生首例海外收購。
2004年7月27日,上汽與朝興銀行(CHB)就收購韓國雙龍汽車(SYMC)的諒解備忘錄達成了共識,并正式簽署備忘錄。根據備忘錄條款,上汽集團將成為雙龍48.92%股權的獨家優先收購者。
2004年10月28日,上汽集團和韓國雙龍汽車公司債權委員會代表朝興銀行在漢城簽署了雙龍汽車公司的最終買賣合同,標志著上汽集團正式收購雙龍汽車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