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國內廠家控制銷售渠道采取的是分級管理模式。其中得到廠家直接授權的4S專賣店為一級
經銷商,在廠家多銷多返利的商務政策的刺激下,他們會繼續發展自己的二三級代理商,利用擴張網絡,來促進銷售。但同時廠家對這些二三級代理商的控制力就相對較小。而渠道中頻繁降價自行其是的始作俑者就是這些二三級代理商。經銷商管理失控是所有廠家都難以回避的問題,但是在車市整體環境較好時,這些問題表現并不激烈。
一段時期以來,廠家在銷售任務的壓力下,放任一級經銷商發展二三級網絡,而“超生”所引發的渠道管理紊亂卻是廠家在頹勢中不得不咽下的苦果。
另外,近日廠家對經銷商實行的商務促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長經銷商頻繁降價行為的發生。某整車廠在外界環境不好時,除了銷售返利外,還專門設立一項“提車獎”,對提車積極的經銷商采取每輛車幾千元的獎勵,提車越多獎勵越多。一些經銷商在對市場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為了獲得獎勵加大進貨,一旦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就開始頻繁降價處理庫存。
與此同時,廠家啟動“價格聯盟”也遭到了非議。網上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92%的消費者認為整車廠家聯手啟動的“價格聯盟”有“限制競爭違背市場規律”之嫌。上海一家經銷商透露,現在廠家已采取“暗訪”形式考察經銷商是否遵守“聯盟”要求。
其實,經銷商之間也有“暗訪”行為。只要市場壓力和資金壓力存在,一旦有某家經銷商突破廠家的價格底線,其他經銷商將會立即跟進。“法不責眾,大部分經銷商都出現違規時,再向我們追究違約責任也不太現實,這樣‘價格同盟’就會不攻自破。”上海一位經銷商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