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王再祥是我國第一位汽車金融方向的博士。他把汽車金融服務定位為汽車產業的“調節器”。
在五道口的一家書吧里,他這樣對記者分析:汽車金融服務具備“逆汽車產業周期而為”的功能。汽車產業本身是周期性波動發展的,當它處于高峰而超出產能限制時,汽車金融可以通過利率、信貸價格等方式,來控制社會的汽車信貸總量;當它處于低潮達不到產能時,汽車金融要通過放松信貸總量增加汽車貸款投放,來擴大汽車銷售,起到平移汽車產業周期的作用。
汽車金融公司的此種作為,和銀行“順周期”而行的做法正好相反。一些尖銳的批評認為商業銀行在汽車信貸上多數做法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根據王再祥的研究,汽車金融公司在國外的發起形式多為如下三種。一是大的汽車制造企業單獨發起設立的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大都只銷售自己的產品,屬于“大汽車制造企業附屬型”,如“
福特汽車信貸公司”、“通用汽車票據承兌公司”等。二是一些大的銀行、保險和財團單獨或者聯合發起設立汽車金融公司,屬于“銀行、財團附屬型”。三是一種以股份制形式為主、運作靈活的汽車金融服務公司。
由于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在業務方面上可接近制造業,下可直接連通消費市場,與銀行等其他金融服務機構相比,產業背景更深厚,在汽車金融業務方面識別、發現和控制金融風險的水平與能力較其他金融機構更為突出。
但對照中國目前的《辦法》,其主要出資人須為汽車企業、非銀行金融機構。由此看來,在目前的狀況下,銀監會允許的還只是第一類發起機構。
汽車金融公司三虎攔路
信用體系建設問題;資金籌集渠道相對狹窄;專業人才缺乏。
汽車金融公司的籌建和開業都在按程序進行,但要達到實際的運營效果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汽車金融公司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信貸管理系統的建設。“這是現在所有金融機構最難的問題,現正籌備的汽車金融公司暫時都拿不出來。”王再祥如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