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國內車市又有十幾款車型卷入了降價風潮,長假將至,更多的
經銷商將降價貼上了“五一優惠促銷”的標簽。那么,買還是等,微降還是大降,費盡心機的車商們和同樣絞盡腦汁的消費者在黃金周展開了斗智斗勇的游戲。降價:每周5款面對歷來都是銷售旺季的五一黃金周,無論汽車生產廠家還是持幣待購的消費者都是充滿誘惑的時刻。
回顧今年過去的近4個月,廠家大玩特玩的“新推04款車型”頗為順手,但時值5月,再出就該是“05款”了,這一維持價格不變對配置進行升級的招數實質上等同于老車型的直接降價。統計表明,今年一季度有20多種國產品牌的近80種車型實行降價,平均每周有5款之多,降價車型集中在15萬元以下,20萬元以上的車型中也有部分降價,只有
廣州本田雅閣、
飛度,
一汽-
大眾奧迪、
一汽馬自達6,
海馬福美來等少數車型不僅價格堅挺,甚至還要加價;進口車的價格下降幅度明顯,隨著時間推移,土崩瓦解的跡象更顯,像年初時賣30萬元的
現代酷派2.0
跑車現已跌到22.7萬元,價格一向堅挺的
尼桑風度較年初時降了3萬元,而曾有“進口車價走勢風向標”之稱的
豐田佳美2.4L較年初時降了近5萬元。據網上車市總監華雪介紹,與去年3月同期相比,90種車型的統計表明進口車價平均下降5.02%,如果去除低端SUV等漲價車型,則同比下降已超10%。
買車:誰降買誰由于工作關系,記者平時被問及最多的問題就是“我該買什么車”,要回答這一貌似簡單的提問,其實背后包含著許多因素,諸如價位、用途、個人喜好、花費預期等等。先前記者對私人用車者的解答多是盡可能買車價低的車型,理由:經濟型轎車是車市降價的先頭部隊,買后即便再遇到降價損失也小,心理創傷也少。現在記者再碰到有人問該買什么車時,一般答曰“買剛剛降過價的”,尤其是一次性降幅達10%的車型,理由是這款車型的降價風險剛剛得到釋放,買降價已久和久而未降的車型極有可能馬上“踩雷”。對購買進口車尤其要慎重,不到迫不得已千萬別出手,暫時等到下半年再說。另外,目前市場上同樣車型的價格并不盡相同,一些廠家只公布了“指導價”,售車利潤的高低多由經銷商掌握。
五一將至,各種形式的促銷也能讓利于消費者,因此在決定購買鐘情已久的愛車前,最好先貨比三家。好戲:還在后頭由于今年以來降價的車型多、幅度大,所以給消費者造成了“降價是常態”的概念,面對眾多的車型、混亂的價格和復雜的配置,目前的消費者已有了更寬泛的選擇余地和足夠的思想準備,不似前一兩年那樣急于出手了。當“老瓶裝新酒”謝幕后,真正的好戲還在后頭。4款近期上市的新車為市場注入新鮮血液:上市十來天的國產
寶馬318i是
華晨寶馬3系的第二款車,東風旗下的東風
標致307和東風
本田CR-V更是市場上兩款全新重量級車型,它們近期在市場上恐怕很難隨到隨買,此外
奧迪A41.8T手動擋和2.4自動擋兩款車型已內部下線并將于5月11日正式上市,原定于6月上市的國產
起亞“
嘉華”商務車也可能提前到5月上旬面世。接下來就將上演今年國內車壇的大戲——
北京國際車展,屆時能使消費者驚喜的新車型肯定少不了,而市場上的老車型也只剩降價的份兒了。有遠見的消費者如果等到車展之后,細細歷數“登場”車型,就能排出自己的購車時間表來。(深圳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