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國產
標致307在武漢下線吹響了
標致重返中國的號角。7年前,
標致曾是中國汽車市場最早
開拓者之一,然而終因“水土不服”,“揮一揮衣袖”黯然離開了。7年時間,中國汽車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雄突起,攻城拔寨。同屬PSA集團的另一品牌
雪鐵龍卻在中國闖出了自己的天空。7年后,標致重返中國,借“東風”與
雪鐵龍雙劍合璧。此番重來,標致是否能大展拳腳,且看標致寶劍出鞘。
一家兩品牌之經營招式 1985年,標致涉水中國市場,在南北
大眾腳跟未穩之時,廣州標致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也曾一度達到16%。而1992年之后,標致銷量一路下滑。1997年,
本田汽車以1美元價格買斷標致在廣州標致的所有股份和債務,標致才得以抽身離去。
然而,7年后的中國汽車市場已今非昔比。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這次標致重返中國,慎重選擇了中國三大汽車集團之一的東風汽車公司作為合作伙伴,將“一個集團,兩個品牌”的經營策略帶到中國。
2002年,標致和東風公司簽署了合資章程,PSA集團和東風公司合作提升到了新的
高度。合資雙方增加注冊資本10億元;引進兩個全新的共用生產技術平臺即一個中級轎車和一個小型轎車平臺,同時生產標致和
雪鐵龍兩大汽車品牌的系列車型產品;導入具有100多年悠久歷史的標致汽車品牌;成立合資公司的產品研發中心,明確了2004年到2009年間,每年推出并投放一款全新車型的系列產品發展規劃等。合作層次的提升,帶給合資公司的是合作范圍的進一步擴展、綜合實力的進一步增強。
正如
東風標致商務部副總經理唐騰所言———標致重返中國,實現了PSA集團與東風集團的全面合作。從單一品牌“單腳蹺”,發展為兩個品牌的“雙腳跳”,標致與雪鐵龍將實現資源共用、產品互補,兩個品牌比翼齊飛。
標致307之產品招式 與7年前不同,
標致這次揮師中國市場,經過謹慎研究,將標致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的典范之作———標致307作為沖鋒兵。標致307是標致汽車的支柱車型,自2001年4月首款上市,便成為歐洲市場上的“最暢銷車型”,2002年被歐洲權威機構評選為“歐洲最佳年度車型”。可以說“這是一款最能夠代表和突出體現標致品牌一百多年造車歷史凝聚的文化沉淀、技術沉淀,是所有系列中表現最完美的一款車”。更能體現標致這次重返中國市場決心的是,
東風標致針對中國市場對307作出了相應改進,并率先在中國投放,這在標致100多年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東風標致307除了保留法國標致307系列的特色技術和性能外,還加入了許多高科技含量的配置,并在中國進行了多次科學嚴謹的技術試驗與調整,根據中國人的喜好由原來的兩廂改為三廂,既能適合商務用途,又將極大滿足家庭用車在美觀、方便、實用等多方面的需求。前臉外觀沿襲了標致車傳統,酷似獅子威俊的面孔,尤其兩個前大燈好象獅子的雙眼炯炯放光,不怒自威。整體外型平衡勻稱,強勁與和諧自然流露,無疑是一款
優雅、個性十足的好車。
在觀賞完東風標致307宣傳片之后,不少記者評論說,此前車壇主要都是“老將”在縱橫馳騁,這次東風標致推出的307是全新品牌,預料必將異軍突起。
“藍盒子”之服務招式 標致作為歐洲第二大汽車公司,其銷售服務體系“藍盒子”也滲透到了世界各地。此番標致進軍中國市場,“藍盒子”也將同行,不久各地將屹立起體現標致服務
理念的藍色方形建筑物。
據了解,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東風標致就開始超前搭建營銷網絡(藍盒子計劃),到2003年年底,已對700家
經銷商進行了審評。東風標致嚴格要求經銷商達到標致在全世界“藍盒子”標準,在場址選擇、內部布置、外部形象等方面按照具體、統一的標準規范執行。
“提前搭建營銷網絡,能將企業的觸角伸至市場末梢,第一時間獲得市場的反饋,這是標致在全球市場的成功經驗。”東風標致商務部總經理竇賽爾在接受采訪時說,“當‘藍盒子’服務網絡建成,我們不僅希望銷售國產標致車型,更希望能將國產與進口車的銷售渠道合二為一,屆時消費者有望在‘藍盒子’見到與世界同步的標致經典車型。”(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