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國家發改委頒布《關于調整成品油價格的通知》后,全國汽油價格再次躥升。以上海為例,90號、93號、97號的最高零售價每升分別上漲0.24元、0.27元和0.28元,每升漲幅在8%至9%之間。這是最近幾年來中國燃油價格最大幅度的一次上漲,由此使汽油價格抬升到了歷史最高點。
面對汽油價格調整,汽車消費特別是私家車消費頓時又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油價漲了,費用上升了,會不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車計劃,由此阻礙我國私車進入家庭的進程?從市場反饋情況看,目前這種影響還并不很大,反倒在漲價過程中凸現出一些新的市場動向。
汽油漲價對私家車消費影響不大 金先生開的是一輛1.5L
菲亞特派力奧,主要用于上下班和雙休日出游,用的是93號汽油。一般每年的
行程是20000公里,月均行程是1600公里,一周就是400公里。該車的耗油約為10升/百公里,一周用油就是40升,若按照每升汽油上漲0.25元計算,現在每周就要比原來多花10元,一個月就是40元,一年就是480元。相對于其他費用而言,金先生認為增加的費用比例并不是很高,尚能接受。
趙先生平時業務繁忙,開的是2.8L
帕薩特,用的是97號汽油,一周油費在360元左右,一年油費以52周計,支出原來在18500元左右。97號汽油漲價后,他一年的油費要增加1300元左右。由于業務運作良好,趙先生認為油費漲價對自己造成的影響極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他說,會考慮另外購置一輛
排量小一點的車,以供平時使用。
看來,油價攀升對私家車使用并沒有產生多少影響。不少私家車主認為,既然有能力購車,就不會過分計較油價,特別是單位有汽油補貼的人士,對汽油提價則更是“沒什么感覺”。
消費者購車會更多考慮耗油系數 但汽油漲價,對消費者購車時選擇什么車型,會有一定影響。相對于發達國家,中國消費者養車除去燃料消耗外,其他費用較高,因此選擇車型時往往會忽視燃油的成本,傾向于購買大體積、大
排量的車。而此次油價上調,將可能重新喚回消費者對燃料成本的注意力,使消費者在選擇車型時更傾向于省油的車型。
筆者在隨機采訪中發現,許多準備購車的消費者都將“油耗”指數擺到了選擇車型的第一位置。他們認為:燃油是一筆長期開銷,考慮到日積月累的成本問題,買小排量的節油車更加劃算。這種情況有點類似上
世紀60年代的美國,習慣了大排量車的美國人都在能源緊缺的情況下接受小排量車,中國消費者也將同樣顯現這方面消費觀念的轉變。這將可能會實現業內人士所說的小體積、小排量經濟型轎車“小鬼當家”的預言。
而在同等檔次的車型當中,由于油價上漲的原因,節油、
環保型的經濟型轎車優勢更顯突出,這也將促使廠家迎合市場的需求推出節油型車。而隨著此舉
風行,城市的污染指數也將有望得到一定控制,對整個城市的環境保護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有望促進汽車“費改稅”政策出臺 取消養路費、開征燃油稅,是廣大消費者期盼已久的事。因為燃油稅是以你消耗的燃油量為基準征收的,相對于每輛車都要交納相同數額養路費,燃油稅的開征更加合理、公平,許多用車率不高的消費者由此可以省去不該花的“冤枉錢”。
然而由于非贏利性用油的問題、農用機械和非汽車用油等問題的難以解決,燃油稅政策一再被擱淺。而自1998年以來,每一次燃油漲價都會帶出一個相同的話題———燃油稅何時實施。就燃油稅的征收,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早在今年年初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招待會上就曾表示,取消養路費、開征燃油稅的工作已經進入審批程序之中,一旦時機成熟將適時開征燃油稅。
這次油價上漲,業內人士稱可能是國家將推行燃油稅的一個預兆。國家在推行燃油稅方面需要一個平穩的過渡。剛提出燃油稅議案之時,當時國內油價還很低,而我國石油資源又并不豐富,征收燃油稅就會對能源需求帶來負面影響。從國際慣例來看,征收燃油稅時的價格應為折合人民幣4至5元,而我國目前普遍還是2元多,如果一下子漲價太多會造成市場的波動。因此會通過不斷“添油”將價格提上去,等時機成熟再用燃油稅替代現有的各項費用。
從長遠看不利于私家車市場發展 從目前形勢看,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汽車
廠商,都認為燃油漲價短期內不會對汽車消費產生很大影響。但從長期看,汽車使用成本上升,必然不利于汽車市場特別是私家車市場的發展。
中國的汽車使用成本本來就偏高,燃油漲價無疑使本已偏高的汽車使用費用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汽車的其它使用費用征收是否可能減免或者征收得更加合理,國家是否可以出臺更多有利于私車消費環境的政策,讓私車的消費環境更加寬松呢?特別是燃油漲價后,消費者將更加青睞于小
排量車,小排量車相對而言能源消耗小,在城市中使用占地小,更符合目前居民的消費能力,應該是汽車的發展方向。然而,現在很多城市對小排量車都設置了很多“限行”規定,為小排量車的推廣和使用設置了許多障礙。破除這些障礙,在目前就顯得更為必要,也更為迫切。(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