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豪華車的象征,
奔馳近兩年來在中國市場上聲譽屢受影響。
德國
奔馳總部10日剛剛宣布召回3萬輛奔馳轎車,11日奔馳中國公司就開始通知中國在召回范圍的17個車主,其主動態度與之前處理國內數起“問題奔馳”時截然不同。“這是奔馳在給自己臉上貼金。”中國汽車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分析,面對中國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馬上要實現國產的奔馳,對維護其聲譽表現出了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
動作迅速
德國奔馳總部上周宣布,奔馳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召回33000輛轎車。與此前一些外國巨頭召回產品時,將中國市場排除在外不同,10日奔馳總部召回的消息剛剛公布,奔馳中國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這些被召回的車輛為奔馳公司去年8月至10月間生產的C、
CLK系列和部分
E系列轎車,主要問題是發現個別車的
安全帶不能緊扣到位。由于這次召回是奔馳公司首次在中國正式實施召回,故頗引人關注。
“我們非常重視。”奔馳中國公關部的一位工作人員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其實,在11日記者從國外媒體上看到奔馳召回的消息后,與奔馳中國聯系時,盡管是周末,奔馳中國已給出了在中國召回的確切數字———17輛。
更令人驚訝的是,奔馳公司稱已向中國有關部門通報了召回信息,并已著手與17位車主聯系,請他們到當地服務中心免費更換安全帶帶扣。
態度大變 奔馳中國這次積極的態度出人意料。除了奔馳作為豪華車的代表首次在國內宣布召回外,還因為過去兩年內奔馳在國內不斷遭到質量投訴。在外界看來,奔馳中國的態度一直不積極。
奔馳車的質量最先引起中國消費者的關注,是在2002年年初,武漢的一位奔馳車主因不滿奔馳車的質量,在投訴無果的情況下,當眾砸掉奔馳。當年1月7日,同武漢“砸奔馳”的車主有類似遭遇的5名奔馳車主,從
北京、深圳等地奔赴武漢,成立了奔馳汽車質量問題受害者聯誼會。2002年3月8日,一位北京的奔馳車主為了聲援武漢車主,再次將一輛奔馳320轎車“當眾砸得面目全非”。
當武漢的車主最終把自己剛買的那輛連續修理5次都無法修好的
奔馳車砸掉時,奔馳方面發表聲明稱“我們對有關人士在這起事件上所采取的極端的、沒有必要的行為深表遺憾”。作為
豪華車象征的奔馳,在中國市場的聲譽受到很大的影響。
但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迅速增長讓德國人始料未及,不單先一步來到中國的
奧迪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績,奔馳的老對手
寶馬在去年初也稱“下一年的亮點在中國”,并選擇馬上在中國生產。
2003年9月,在首款國產
寶馬就要落地前,奔馳經過多年的談判與
北汽簽署合作協議。繼
奧迪、寶馬之后,奔馳準備在中國生產。
有人分析,在此背景下,奔馳中國表現出的積極態度不排除想借機挽回“砸奔馳”造成的不利影響,給即將下線的國產奔馳做鋪墊。
中國戰略 在德國奔馳宣布召回以后,《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稱,奔馳召回3萬多輛車說明,“這家豪華車生產商在市場中的聲譽已經大不如前”。
“不能這樣講。”賈新光對此另有看法。他舉例說,美國歷史上曾經被宣布召回的車輛總數達到2億輛,相當于現在美國汽車的保有量。“幾乎所有的跨國公司都有召回的記錄。”他認為召回更是一種預防。
北京一位汽車銷售商看過有關奔馳召回的報道后表示,17輛奔馳有可能
安全帶扣不緊被召回,對奔馳來說是好消息。一位網友甚至發表言論說:“為了一個小小的安全帶,能如此大動干戈,實際上反而增加了自己的聲譽。有錢了,我也要買這樣的車,感覺才值!”
這讓人不得不想到,去年10月同為德國豪華車的寶馬在中國生產后,因為手續問題暫時不能
上牌照,寶馬中國在知道這個信息后,不但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非常高調地向消費者道歉,市場對寶馬情緒不滿很快就化解了。
事實上,賈新光分析說,從前年“砸奔馳”事件后,不論是準備國產的奔馳還是已經國產的寶馬,都比過去更重視維護中國國內市場的聲譽,“誰都不想失去中國巨大的市場”。(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