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長安是如何將自主開發的知識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尹家緒:在與歐洲設計公司合作的初期,我們就先后派出上百人次技術人員參與到小排量汽車項目的開發中,通過全過程的參與,我們的技術人員逐步了解了產品的開發流程和管理流程,這一時期我們的技術人員承擔了1/3的工作量,并開發出了“長安CM8”。在隨后開發的“陸風風尚”MPV中,我方人員逐漸承擔越來越多的開發工作量。第三款車型的開發中,長安終于達到了“以我為主”的目的,承擔了50%以上的工作量,這款車就是CV6。到第四款CV7的開發中,長安已經承擔了主要的工作量。我始終認為,自主開發,既要有產權,更要有知識,沒有知識的產權是不值錢的。
記者:你能否介紹一下關于長安汽車的開發體系?
尹家緒:在很多汽車企業看來,搞開發,無非就是為了獲得一個一個的新車型。但我們的目的,卻不僅是要得到產品,更要建立長安自己的開發流程,確立長安自己的規范和設計標準。五年多來,從CM8到CV9、CV6、CV7、CV10、CV11,我們的技術人員進行了不間斷的實踐和摸索,一步一個腳印進行自主開發。通過介入并把握一整套完整的整車及發動機開發流程,經過上百萬次的對比試驗和各種模擬分析,長安走完了國際通行的開發流程中的所有環節,終于建立起了完整的設計規范,并基本確立了自身本土化的流程規范體系。該體系一是集成化、全球化的開發資源體系,二是系統化、本土化的流程規范體系,三是數字化、閉環式的協同支撐體系。目前,首本關于自主開發的黑皮書已經在長安誕生。
記者:聽說長安在歐洲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開發公司?
尹家緒:是的,公司設在享有“汽車藝術之都”美譽的意大利都靈。公司除了來自中國的大批設計人員外,還有來自豐田、福特、寶馬汽車等的設計主管,2004年還收購了菲亞特汽車的一個設計小組,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中唯一一家在外面可以接受研發項目的獨立研發公司。
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重慶、都靈和上海三個研發中心以及德國和奧地利兩個工作點,所有研發人員將近1000人。我們在重慶、上海、歐洲三方之間通過中國電信用專門的網絡進行連結,數據庫建立在重慶的長安汽車工程研究院。因為時差的關系,研發幾乎可以24小時全球不間斷進行。長安CM8的手工樣車是在意大利制作的,現在CV6和CV7兩款車手工樣車則是在重慶自主完成的,在中國本土汽車企業中,這是第一家。
記者:自主開發是要靠大量的資金投入的,長安是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今后還會有什么樣的打算?
尹家緒:目前,長安已經投入30多億元人民幣用于小排量汽車開發。未來幾年內我們將再次投入30億元用于高科技小排量汽車的開發。長安在海外合作項目累計投入已超過1億歐元,其中在意大利投資超過3344萬歐元,成為都靈市第四大外資投資商。2005年,長安汽車的開發投入已經占到全年銷售收入的5%以上。長安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靠自我積累,另外也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募集,今后我們會更多地考慮通過資本市場和產品市場來增加投入。由于長安汽車的成本控制水平在行業內首屈一指,因此長安汽車的贏利能力很強,目前負債率不到40%。
記者:對長安的自主開發,你有什么最為深刻的體會?
尹家緒:自主開發關鍵是要去做。做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這些東西一定要是我們自己的,要擁有全程的知識和成果。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鋪自主產品的平臺,明年是結出豐碩成果的一年。對于長安來說,自主開發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我們有信心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而且走得更穩、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