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網上一則消息在汽車界引起廣泛關注。該消息稱,大眾由于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正在尋找第三個合作伙伴,可能是中興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由于在長春車展上德國大眾董事長皮斯切瑞德已明確表示并不打算尋找除一汽-大眾與上海大眾之外的第三個合作伙伴,所以記者對于此消息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記者首先采訪了德國大眾中國公司,負責公關的孟先生表示,目前他們沒有得到任何有關大眾要收購中興的消息,不知道這種說法從何而來。
隨后記者聯系到中興汽車公司總經理肖偉,他表示,到目前為止,中興汽車公司的管理層沒有聽說過大眾要收購中興。“中興過去和寶馬、大眾等國外大公司談的主要都是技術方面的合作,收購股權的事從未談過。肖偉還表示,中興目前的形勢很好,有大批皮卡出口國外,所以不太可能讓國外大公司來收購。”
點評:又一場空穴來風
經過記者的追蹤采訪,發現大眾收購中興純屬子虛烏有。在汽車界這樣的事已不是第一樁。比如此前也有媒體爆炒吉利要與奔馳合作的消息,后來不了了之。對此類事情,國外大公司一般懶得出來澄清,往往都是一些小汽車廠家出來辟謠,但言辭又躲躲閃閃,充滿暗示,讓人真假難辨,于是捕風捉影的報道還會接著出籠。
小廠家借傍上國際巨頭的名頭而不用花一分錢廣告費提高了知名度,公眾對輿論的信任卻很受傷。(北京晨報)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