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是汽車產品成本構成的核心,也是汽車產業鏈條中與整車制造并列的黃金環節。國內發動機市場容量的增長基本與整車產量增長保持同步。在2004年國內汽車汽油發動機廠家產量排名中,雖然長安汽車、東風汽車、東安動力占據著前三位,但長安汽車和東安動力的產品構成主要為JL465Q、DA462等為微車配套的低端發動機,量大利薄;東風汽車超過半數發動機產量被東風本田發動機合資公司占據。
國內三大轎車廠家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一汽大眾占據發動機產量排名4~6位,主要為主機廠提供配套發動機。與國內轎車格局市場相似,國內自主開發機型被壓縮向1.5L以下的低利潤區間,而技術含量較高且利潤豐厚的1.5~3.0L中高檔轎車汽油發動機幾乎全部被跨國公司產品壟斷。
在4月1日開始實施的《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中,發動機總成與車身總成并列為車輛最核心的兩大總成部件,一旦發動機無法實現國產化,合資汽車企業如想規避進口整車關稅,在其他總成件國產化上花費的努力將成倍增加。
沒有人愿意起跑前就跌倒,在跨國汽車公司的中國市場爭奪戰中,發動機的成敗將直接決定企業發展的命運。
大眾:打造60萬臺新基地
2004年12月,中國市場領跑者大眾汽車分別與一汽集團及上汽集團簽約,在中國設立兩家發動機廠,總投資約合人民幣87億元。
大眾公司與一汽合資成立的新發動機公司將設立在大連,計劃2006年竣工,主要生產面向中型汽車的低尾氣排放發動機。與上汽合資成立的公司將設立在上海,計劃2005年開始生產面向小型汽車的發動機。兩公司最終分別達到年產30萬臺的生產水平。
目前南北大眾發動機產量合計已經達到60萬臺的水平,大眾在發動機的持續加力將為后續車型的成本控制奠定基礎。
東風本田發動機項目1998年與廣州本田幾乎同步啟動,2004年東風本田發動機產、銷量均突破20萬臺(套),實現銷售收入100多億元,完成利稅35億元,成為本田在華棋局中與廣州本田比肩的盈利支柱。目前,東風本田正在實施將年產能提升到36萬臺的計劃。
三菱:將中國工廠建成亞洲發動機中心
謹慎的三菱則選擇發動機當作進入中國市場的敲門磚。與轎車市場的困頓相比,三菱上世紀90年代在華建立的兩家發動機合資工廠(沈陽航天三菱、哈爾濱東安發動機)已成為三菱汽車在國內最重要的業務版塊;根據今年1月公布的全新拯救計劃,三菱汽車將全力將這兩家工廠建設成公司在亞洲地區的發動機制造中心。
豐田:發動機先行步步為營
豐田的策略同樣是整車未動發動機先行。1996年,豐田與天汽成立天津豐田發動機公司,其后便引出了2000年的天津豐田成立和2002年的“天一重組”;距離廣州豐田佳美下線還有一年多時間,廣汽豐田發動機廠已于今年初投入試產,該廠設計年產能力30萬臺,今年計劃生產2.5萬臺發動機,全部用于出口;而在一汽豐田皇冠下線之前,豐田一汽(長春)發動機公司已經開始生產為皇冠配套的3.0L24VVVT-i發動機,使得皇冠在投產初期的國產化率達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