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8月乘用車市場回顧及9月預測
由于乘用車嚴重超前消費造成的市場超高速增長期的結束、汽車價格以今年為轉折點從多年來下降向上升轉變、用戶對油價和收入增長幅度的預期不好、8月份的7個不利因素的作用及部分廠家暑期放假時間延長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8月份市場同比和環比銷量均下滑是事先預料到的事情,而且今年下半年很可能出現半數以上的月份同比負增長,全年市場增長率可能降到6-8%。由于它來得太快、太猛,很多人在心理上馬上接受不了是可以理解的。
相關新聞:
公務車市場上半年遭遇寒流 商家寄望年底
車市降價潮近極限 9月底車價或開始反彈
B級車月銷4千遭腰斬 8月車市似慘不忍睹!
同比穩定增長 7月乘用車市銷售情況綜述
2005—2008年乘用車(轎車/MPV/SUV)月銷量走勢圖
今年出口勢頭較好,生產和銷售的批發數增長率高一些,國內銷售數增長率低一些。今年1000萬輛的產銷預測已經無法實現,汽車產銷1000萬輛沒有本質的意義,僅有炒作的價值。明年年初市場的增長率會較低,到年中時,由于同比產銷基數較低,市場的增長率會逐步加大。這主要是乘用車市場巨變造成的,國際大環境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對這個巨變的影響也不能低估。
狹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8月國內銷售綜合數)
自2002年以來,中國的乘用車市場超高速增長持續了6年多,市場擴大了幾倍。大家用過去日、韓汽車市場發展的經驗公式,即R值(R=轎車平均價格/人均GDP)預測我國今后汽車市場發展走勢。日、韓過去當R≤2時汽車市場開始高速增長,2007年我國的R=8,僅有少數東部的發達城市R≤3,結論是今后轎車市場會更高速發展,這也是外國汽車寡頭對中國汽車工業前景看好的原因。我國R=8時,千人轎車保有量達到20多輛。
狹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8月國內外銷售批發數)
而日本在R=2的1962年,千人轎車保有量僅有8輛。韓國R=2的1988年,千人轎車保有量為近20輛,可見中國的乘用車是嚴重超前消費。也就是把GDP再增長3倍以上時(最少還要十幾年)才應該銷售的轎車,在去年我們已經賣完了。因此我國的乘用車市場發展軌跡與日、韓完全不同,其結果是從2008年開始乘用車發展速度降下來。
廣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8月國內銷售綜合數)
廣義乘用車生產商銷量排行榜(8月國內外銷售批發數)
為什么中國乘用車嚴重超前消費?其原因有以下9條:
1、國家通過住房制度改革和城市改造拆遷,使1.3億戶以上中國城市居民有了私有住房,占原城市居民家庭的90%以上。他們得到的房子如按現價計算,等于國家送給這些家庭高達30萬億人民幣。由于農村住房100%是私有,所以中國有95%以上的家庭有自有住房,這個比例在全世界最高。租房住的工薪階層要拿家庭月收入的15-35%付房租,這么重的負擔使絕大多數中國家庭有了房才能考慮買車,極高的自有住房率是中國汽車嚴重超前消費的最重要的前提。
2、我國是個高儲蓄率的國家,儲蓄額年平均增長10%以上,今年上半年居民儲蓄額已經超過19萬億人民幣。最少有12%以上的家庭有10萬元以上的儲蓄,也就是有能力進行汽車的超前消費,不存在購買力不足的問題。
3、改革開放以來,貧富差距拉大,最先富裕起來的人在20年前就帶頭購買了乘用車,雖然這些人的比例很小,但中國人口眾多,銷售的汽車也就較多,因此掀起了“汽車熱”。
4、媒體的炒作使“汽車熱”不斷升溫和長久延續,他們功不可沒。
5、中國經濟一直高速增長,國家財政及居民的收入增長也很快,在這個大好形勢下,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看好,使汽車的嚴重超前消費得以延續。
6、中國的汽車稅費較低,而且這幾年國家對燃油價格進行巨額補貼,使中國汽車用戶對全球性通貨膨脹反應不敏感。
7、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消費觀念變化很大,對追求現代生活的熱情超出了很多國內外經濟學家的預計。
8、前幾年,國家的政策實質上給股民帶來了較大收益,地方政府為GDP給炒房者創造了機會,大批發了財的炒股、炒房者們把一部分錢用于汽車消費。
9、十多年來,轎車一直在大幅度降價,不斷的降價信息刺激潛在的購買力變為現實的購買力。
上述9個利好因素,現在大多數不同程度發生了變化,而沒有變化的因素中,購買汽車的能量已經大大削弱,已不能確保乘用車市場繼續超高速增長。因此,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告別20%以上的增長率。從2009年至2015年,估計乘用車市場的年增長率約在10-15%,這在世界汽車市場上也稱得上是高速的發展。因此這次巨變不是乘用車市場進入嚴冬,而是乘用車市場發展速度回歸到與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相適應狀態。
對9月份的市場預測
今年國家對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增加了中秋節放假一天,同時去年9月底2天的休假移到10月份休息,而今年9月底2天的休假在本月休息,使去年9月份有22個工作日,而今年僅有21個工作日。殘奧會在9月份舉行,雖然大家的關注度不如奧運會,但對乘用車市場銷售或多或少也會有影響。炒股和炒房者被更深的套牢,也使一些人放棄購車打算。
國家多次發出燃油近期還要調價的信息, 8月份的CPI漲幅有可能降到6%以下,使燃油漲價有了實施的可能。石油部門最新的信息是:國際油價雖降,進口汽油的完稅價與國產汽油的出廠價的差值仍有1000多元。如果國家在9月份燃油調價,或者還發燃油調價信息,那么9月份乘用車銷售同比可能仍是負增長。
9月份應是乘用車銷售的季節高峰,汶川地震和奧運會期間沒有實現買車的人,約半數能在9月份實現買車;加上今年國家財政收入高速增長,政府公務購車也會在9月份啟動;受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調高、中小企業貸款放松、個體免管理費等促進經濟發展舉措的影響,工商用戶需求也會有所回升;本月經銷商會多提一些車以便拿到季度獎;9月份廠家促銷的力度已經是今年最大的;微型汽車消費稅下調和油價上漲預期,不愿放棄購車而猶豫的用戶購買轎車的排量下移,使微型車和小排量車市場回暖;本月有較多新車型上市,等新車的購買能量也會有所釋放;9月市場環比增長7-9萬輛是可能的。如果汽油不在9月份漲價,甚至還可能出現9月份國內市場銷量同比正增長。
降價已經不是中國汽車市場競爭的主要形式
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口轎車的關稅高達180-220%,從九十年代初開始,中國為了加入WTO,把轎車關稅不斷大幅度向下調整,國內轎車生產企業為與進口車和國產車競爭,連續15年進行的大幅度的降價競爭,使國產車的價格從比國際市場價高100%以上,降到大多數國產轎車價格已經低于國際市場價,能繼續降價的空間基本消耗貽盡。
目前世界處于高通貨膨脹時期,輸入型通貨膨脹成為了汽車成本增長最主要的因素,雖然市場發展能抵消一部分采購成本增長造成的汽車價格上升,但是,汽車生產的兩個主要原材料,鋼鐵的原料鐵礦石漲價比去年高達85%,塑料的原料石油的價格,幾年以來持續大幅度漲了幾倍,基本消耗了大多數企業的降價空間。
今年廠家宣布降價的聲音廖廖無幾,國家統計價格變化是以同比數據為依據,雖然目前同比價格還是負增長,但從年初開始環比價格多數月份是正增長,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很可能同比價格也出現正增長。那么今后中國汽車的降價競爭將基本結束,過去以降價這個最有效、最容易實現的主要競爭手段將成為歷史。而技術、質量、營銷、品牌、服務的競爭將從后臺走向前臺。
以今年為轉折點,汽車價格從多年來連續下降轉為逐步上升,請大家不要誤解的是:不是今后國內汽車市場沒有降價的可能,如果通貨膨脹大大減緩,市場轉暖,用戶購買力增強,廠家的效益提高后的降價、或廠家對將停產汽車清庫的降價、為提高競爭力的減配降價的情況都可能發生,但已經不是競爭的主要形式。
汽車潛在用戶想買車如果不是等待最新的產品,估計在今年內購買是最合算的。近期兩大潛在的市場利好因素不起作用,中國汽車市場一直缺乏兩個重要的推動力,一個是二手車市場很不發達,每年二手車市場交易量均不足新車市場銷量的30%,而美國能達到新車銷量的200%以上。
另一個是貸款買車今年僅占新車銷量的8%以下,而世界上的平均水平是45%。最近有人撰文說:車主換車高峰已到來。如果真是這樣有助于新車銷售,二手車市場也將繁榮,但從統計上看不見二手車市場大繁榮。以4S店汽車置換業務發展不能得出這個結論,因為過去4S店的汽車置換業務做得很差,有進步是應該的,它僅是搶了二手車經銷商的一部分生意。
還有信息說:汽車消費信貸將大發展,講的是內資企業今年開辦了很多汽車金融公司,但主要是為了在當前從緊的貨幣政策下,汽車生產廠家支持經銷商的資金周轉,而且中國汽車消費信貸的余額今年沒有增加,因此這個結論也不能成立。這兩個因素只能是今后中國汽車市場的重大推動力,但現在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