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嶇山路表現極限一箱油續航超1989公里秘訣
自古以來,便有著蜀道難行的說法,盡管如今西南盆地的道路修筑已非常完善,但相較華北等平原地帶依舊集聚了許多復雜的路況。但是,在剛剛結束的雅閣極限挑戰賽西部賽區中,來自啊車網的媒體選手突破性的取得了驚艷成績,一箱油超1989公里的續航里程在這樣的環境中尤為難得。在如此復雜路況的挑戰中,媒體選手堪稱突破了自我,亦再度印證了新雅閣 銳•混動的銳動實力。

復雜路況當前 依然鑄就輝煌賽果
在雅閣極限挑戰賽媒體晉級賽的最后一站,廣汽本田挑選了以成都為起點,途經重慶、瀘州等西部重點城市最終返回成都的路線,這一條路上有著連續彎道的起伏山路、長達五公里的穿山隧道、山城晚高峰一公里走半小時的擁堵等多元化路況,還有偶爾路過國道“散步”的各種動物、開在路邊的鄉下市集等意外情況,這些大都直接影響著油耗表現。相比更為平坦寬闊的華北賽區路線,這樣的路況堪稱難度升級。

然而,來自啊車網的媒體選手依然能夠駕馭著新雅閣 銳•混動,開出1989公里的極致續航成績,一方面說明媒體選手的用車技巧確實扎實老道,另一方面卻也印證了新雅閣 銳•混動輕松應對復雜路況的綜合實力。

媒體試駕之后選手紛紛表示,新雅閣 銳•混動足以輕松應對復雜路況,得益于其獨特的混合動力系統設計理念。i-MMD系統與常規混動系統不同,是以電機驅動為主,發動機輔助。而以電CVT為切換核心,比起THS的行星齒輪切換更為高效便捷,三種模式(EV行駛模式、混合動力行駛模式、發動機行駛模式)在主控電腦PCU的控制下能根據不同路況智能切換,不需人為干預,非常智能、節油,應對復雜路況時亦顯得更為輕松從容。此外,三種模式之間的切換非常平順,正常駕駛毫無頓挫感。

正因如此,新雅閣 銳•混動的特性用“快、順、遠”三個字來概括非常貼切,更是目前同級中唯一能夠兼顧油耗與強勁動力的Hybrid車型。

目光聚焦此次雅閣極限挑戰賽,之前華北平原上實證出2103km的續航里程極為震撼,但這次西部賽區彎折山路中實證出的1989km續航里程或許能更直觀的彰顯出新雅閣 銳•混動i-MMD系統,應對復雜路況時的全面實力!這樣的成績,堪稱顛覆了人們對不插電混動車型的常規想象!

從盡力就好到輕松奪冠 他的成就來自對i-MMD的認可
早在開賽之初,面對西部賽區的彎轉山路,熟知西部山區路況的媒體選手們其實并沒有想過能成就如此輝煌的續航成績,甚至表達過“志在參與”“先突破1800km達到及格線再說”的心態。但在一箱油排位賽真正開啟后,他們便尋回了征服山路、創造屬于自己的極限的信心。這正是新雅閣 銳•混動的出色表現,幫助他們找到了應對復雜路況,更大程度節省油耗的技巧。

從參賽媒體選手口中,我們也了解到了一些這次比賽的細節。由于西部賽區相較其他賽區有著許多起伏較大的山路與彎道,對油耗自然會產生更多影響。面對這樣的情況,媒體選手們也想出了區別于前幾站選手的策略,比如并沒有像以往一樣選擇40~50km/h的速度跑完全程,而是選擇了50~60km/h的速度區間,因為他們認為這更為適合應對路途中的起伏山路。而貼合日常行駛中國道省道的實際行車速度,其成績也更有說服力。

而在難得的平路路段,媒體選手則會選擇利用帶LSF(低速前車跟隨系統)的ACC主動巡航控制系統來跟隨貨車,利用貨車的體型來降低自身的風阻,從而實現降低自身油耗的目的。當然,更讓媒體選手贊不絕口的是,這個系統實現了自適應巡航,有效解放右腳,提高駕控時的舒適性。而且當檢測到前方匯入的車流或行人時也會自動降低車速,及時制動。

當然,想要贏得比賽,關鍵還在于理解i-MMD的工作邏輯。唯有對i-MMD的認知度更為深入,才能找到最為適合自己的駕控方式,在比賽中具備更多優勢。在媒體選手口中,下坡時,便可以利用能量回收撥片,減速保證安全的同時更大程度的回收能量;而面對長直的上坡,則可以利用強制EV按鈕純用電力爬過坡頂;當然,平路上電量充足時,時不時用一下強制EV模式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這樣看來,其實秘訣正是保持電機的長時間驅動車輛,只是根據自身的駕駛習慣會有所分別。或許正是激發出了新雅閣 銳•混動的更多潛力,才讓媒體選手們在這樣復雜路況中創造了這樣的續航里程成績!而這樣的出色表現,正是對i-MMD系統高效順暢的絕佳實證,這亦是廣汽本田舉辦此次極限挑戰賽的真正目的,讓人更為期待接下來總決賽中新雅閣 銳•混動的表現,又會是如何驚艷?!

歷經中國三大賽區,橫跨全國近50座城市,雅閣極限挑戰賽媒體晉級賽已完美落下帷幕。但這,便是極限的終點么?No!據悉,雅閣極限挑戰賽全國總決賽即將于10月正式打響,除共計四批媒體角逐而出的媒體晉級八強外,更有六大賽區“民間高手”用戶組晉級選手一同會師決賽,一箱油的極限續航究竟有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閉門不造車
鏈接:http://www.jianshu.com/p/c2b661d4fedf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