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國產Model 3怎么樣及國產Model 3的配置如何
全LED大燈在外形上符合車頭的“流勢”,自動大燈和自適應遠近光的響應速度可圈可點。相比271550元的標配續航升級版,長續航版又多了LED前霧燈,降低了區分車型的難度。
進口期間一直聽到Model 3組裝過程的噪音。國產版鈑金接頭更小更均勻,窗條更合適。細節可以繼續打磨,但整體印象已經好很多了。
15.4寸屏幕分辨率為19201200(長寬比為16:10),PPI達到147,不符合視網膜標準,但不會有“大果”。屏幕峰值亮度800nit,對比度1450:1,保證了不同工況下的顯示效果。如果屏幕無反應或異常,需要進入停車狀態,然后按下方向盤兩側的滾輪按鍵,直到觸摸屏變黑,出現一個Logo。
很顯然,Model 3已經向我們展示了自動駕駛汽車的雛形,這種布局對稱、駕駛員輸入設備大大簡化的設計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主流。
Model 3動態體驗犀利靈動。
Model 3長續航版搭載后置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202kW(275 HP),峰值扭矩404Nm,比標準續航升級版多29Nm,因此0-100km/h加速性能也有所提升。長續航版采用LG電池,電池容量76.8kWh,NEDC工況下續航668km。
Model 3的加速模式都比較輕松和標準。在輕松模式下,動力輸出略有保留,對油門踏板的控制精度要求沒有那么高。如果你想釋放它內心的“小野獸”,可以深蹬。在標準模式下,車輛對駕駛員右腳動作的理解再次細化,甚至變得有些暴躁。
能量回收不能完全封閉,回收強度也支持兩段式調節。對于沒接觸過電動車的朋友來說,低恢復強度不需要很長的適應時間。在標準恢復力度下,完全放開油門踏板會帶來很強的拖地感,在熟悉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單踏板操作。
前雙橫臂和后多連桿獨立懸架的組合調校的很好,過溝的時候反彈清脆利落,不會出現拖沓。同時懸掛對車身的支撐也非常好,高速過彎時車身姿態優雅。
整體轉向感較重,有人喜歡,但我個人無法“真聞”。不過值得稱贊的是Model 3的前響應非常出色,可以幫助駕駛者準確找到彎道角度。
車身周圍的八個攝像頭、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組構成了自動駕駛的“傳感器官”。現階段可以區分行人、轎車、SUV、公交車、卡車、摩托車、自行車等。識別精度可接受。
按下變速桿一次、兩次、四次分別對應自適應巡航、自適應巡航轉向輔助和Egg 《Rainbow Road》。開啟自適應巡航時,車速默認設置為當前路標上顯示的限速,但當限速發生變化時,設定值不會與之聯動。以下距離可調節7級。停車幾秒鐘后,仍能與前車自動啟動,反應靈敏。現在,我們還可以在Model 3上體驗NOA(自動導航)功能。理論上車輛可以自動進出匝道,但是我個人建議你在路況變復雜的時候接手方向盤。
自動變道功能讓我更傾向于選擇環線和高
Model 3綜合測試,追風追電。
加速試驗
實測0-100km/h加速時間優于官方數據。連續六次加速測試對三個動力系統都沒有太大威脅,四次測得5.12s,一個字——穩!
制動試驗
完全剎車時Model 3的車身姿態控制的很好。剎車踏板較硬,但制動力釋放均勻,最大加速度一直在-1.2g左右徘徊。
繞樁試驗
噪聲試驗
疲勞試驗
我們測試了Model 3在城市低速工況(白天主要是城市道路)和中高速工況(21點以后主要是環路和高速)下的續航表現。測試開始前,將加速模式設置為簡易,能量回收設置為標準,空調設置為22自動,音響和無線充電正常使用。車輛充滿電后續航里程為520公里,根據駕駛習慣和使用環境計算,更接近實際使用。
第二輪測試前,車輛再次充滿電,續航里程為524公里。在一周的體驗中,我一直在使用超級充電站,沒有遇到過充滿的情況。兩次100公里續航測試后,充電需要50分鐘左右。使用車地圖導航到超級充電站時,系統會自動預熱電池,保證充電效率。
編輯點評:昨天的特斯拉“電池日”,馬斯克一口氣拋出了4680電池、干電極、硅負極、無鈷正極等一系列新概念。世界需要仰望星空的浪漫,腳踏實地的努力。俗話說“化繁為簡三秋樹,推陳出新二月花標準不一”Model 3時尚而昂貴,卻意外地放射出實用主義的光芒。如果你現在想買一輛電動車,為什么不呢?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